父亲有六个兄弟、两个姐妹,除了一半在外地生活,仍有一半生活在老家成都。成都的亲人,每年过年前要办一场大家族的团年。团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每家轮流做东,在自己家里办。吃过团年饭,老的和老的喝茶摆龙门阵、搓麻将;小的和小的出去放鞭炮,耍得更开心。每年轮到的那家,都会拿出他们看家的手艺。每家做的菜各有千秋,可是宴席上总少不了一道菜,那就是酿豆腐。
这是我们大家族家传的菜。家里的族谱记载,我们家原籍广东龙川,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老祖挑着担子、拖儿带女地迁徙到成都,已经超过三百年。酿豆腐完整的名称应该叫做“东江酿豆腐”,本就是广东客家人的菜。客家人喜欢“酿”,酿苦瓜、酿豆腐,“酿”在此处是客家话“塞入馅料”的意思。
回成都老家时,我吃过酿豆腐。我喜欢这道菜,豆腐居然能做得如此美味。父亲不会做酿豆腐,他年轻时离家出去当兵,当兵的人过惯了军营生活,五湖四海、集体食堂,他做的菜乏善可陈,他当然不会做酿豆腐。父亲的七哥、我的七伯见我想学酿豆腐,爽快地邀约:“明天我来做一次酿豆腐给你看!”
酿豆腐的食材不复杂,买来几块豆腐,切成块、中间用小勺挖空。七伯买来新鲜的猪肉、虾仁等做成馅料,馅料里调入了葱花、淀粉、黑胡椒、盐、花椒粉、鸡汁、蚝油和生抽等,搅匀、浆好了,然后肉馅儿塞入豆腐挖好的孔中,再备半碗鸡汤做高汤。锅中油烧热,调成中火,肉馅儿朝下放入豆腐,用中火煎黄煎香,然后加入高汤,转文火炖到豆腐入味。最后大火收汁,酿豆腐做成。
七伯是个风趣的人,今年已经九十二岁高龄,看起来却像七十多岁。成都的气候阴湿,他女儿、女婿退休了,自驾带着他和七嬢,去气候更好的民宿常住。回到成都,他偶尔还去文化宫跳跳交谊舞。七嬢跳不动舞,七伯的舞伴都是比他小二十多岁的老阿姨。他健康长寿没有什么秘方,甚至他每天仍要抽几支烟。七伯给我展示做酿豆腐那年,他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风趣的七伯在做酿豆腐的时候,不苟言笑,小心地处理每样食材。七伯说,吃到嘴里的东西,一定要敬重它们。“每块豆腐就像是供案,你做酿豆腐,就好像往里面小心安放好三牲供品。要像对先祖一样对家人、孩子和自己的胃。用好食物供养,才不生病。”
这一定是阿婆在世时传授给她的儿子我的七伯的。客家老祖先,没给我们这些后代留下遗产来继承,连客家话我们都不会说了,只有酿豆腐,在大家庭里被顽强地传承下来。
我问七伯,酿豆腐做得好有什么秘诀?七伯说:“酿豆腐并不仅仅是食物包着食物、豆腐包着肉那么简单。这里面的讲究和意思,大了去了。”
我说:“一个菜有那么多讲究啊?”七伯说:“酿豆腐是食物,也是一味灵丹妙药。”“药?能治什么病?”七伯爽朗地笑道:“至少治三种病:饿病、馋病、思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