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我心中的长安。
色彩,我理想的色彩。
一座城市的色彩,就是一座城市的气质、风骨、格调形成的有质地、有深度、有厚度的色调。呈现的是有画面、有诗意、有风情的气象。
李白的长安是时光的翅膀,在历史的天空,定会感受到蔚蓝和高远。当月光洒在城墙上的时候,远方的驼铃总给人江河流长、戈壁落雁的惆怅。而诗人浪漫的爱与离愁都化作了帝王的目光、妃子的笑颜、百姓的秦腔。于是长安从繁华的故事中走来,从酒肆里狂放的心跳中走来。一种泼洒的色彩装点着长安,一种大气的格调使长安的色彩舞动着中华之魂。而年少的诗人王维,他的长安,是娇媚的新娘,在花烛之夜,在有着色彩感的音乐里起舞弄倩影。如果仔细聆听,辋川的鸟鸣,空山的新雨,又使得长安色彩润泽亮丽。那晨钟暮鼓,在诗人的节奏中,激发着长安迈出矫健的步子。我们穿越千年,在曲江的波光里,长安换了新装。于是,给你一个长安,传唱得南门洞开,彩虹飞来。
这是我登上大雁塔时忽生的感觉。在这感觉深处,长安挥手,我揽西安入怀。尽管芳草催生未央宫,终南翠屏出风景,浓笔重墨彩云归,西出阳关健步飞,但回旋在西安街头的风依然吹动着少女的秀发,美丽的眼睛里总有闪光,激动或者腾动,都给西安的底色上画出了山高水长,金色时光。
记得有一次和贾平凹老师谈起西安,他说,这座城市的色彩就是秦岭的色彩,这座城市的厚度就是连绵不绝的秦岭。看不透看不够。我回味再三,一座城市的色彩不仅仅是生命的三原色,更有历史的苍黛、文化的绚丽、时代的五彩缤纷和现代的光艳夺目。而描绘这色彩的不是行走云端的人,一定是那些脚踩大地的劳动人民。
那么,西安的色彩是不是带有鸣笛、带有森林、带有原野、带有炊烟的?透过这色彩,我们看到了西安的灵魂西安的眼睛了吗?我想,很难。因为这座城市不仅仅有过狼烟,有过歌舞升平,有过翻滚的浪涛,更有玄奘的祈福、杜甫的悲嚎、李白的将进酒。走过历史的山川自然,我也感到了一种舞动、一种涌动、一种激动,在城市的色彩深处轰鸣,带着春天的风,携着秋天的虹,把个西安装扮成时代的宠儿。这宠儿,在世人瞩目中化成腾飞的鹰,博击长空。于是,西安的色彩,有了飞舞的彩练、雷动的鼓声、奋进的进行曲。
带着这种感觉,我走进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在那里,西安的色彩有了锈迹斑斑的青铜色,偶尔也有褐色覆盖的赤金色、古色古香的檀木色。揭开时间的薄纱,一道绚烂的光在金色的琴弦上起舞,西安的色彩有了高古、苍葱、厚度。在这色彩中,我听到了编乐的和鸣、六骏嘶鸣、山林风声、时代鼓声。摸着碑林上镌刻的文字,看着陶俑身披的战袍,一个崛起的朝代必有闪光的色彩,一个不灭的记忆总有满天彩霞。走出陕历博,街头的梧桐树茂盛着一片天空,来往的脚步使西安雷厉风行。我陶醉在这城市的色彩里,回望时,自己的背影也散发出蓝色的火焰。似乎天地亘古、日月一新。西安,在渭水的悠荡里一路欢腾。
我喜欢这绚烂的色彩。在翻阅西安的昨天和今天时,我看到城市的色彩从单一到五彩,从五彩到赤橙黄绿青蓝紫,再到粉红色的梦、黛青色的山、青绿色的水,交织着金色的油菜花、洁白色的玉兰、米黄色的野花而斑澜多姿,丰盈美丽的大原野,充实着灿然一新的大自然。人啊,在西安豁达、昌明、时尚、现代的潮流色中,澎湃着激情。这使我想起牧童的笛音,在傍晚唤醒了沉醉的乡村。一批怀揣青春与梦想的人,踏进了城市的大门。嬗变中,城市的色彩里有了淳美的乡音和爽朗的笑声。西安,美在不言之中。
面对流动的色彩,我问自己,我是这回归的人吗?没有回音,只有一种气象,那就是,灵魂在黎明将近时看到了色彩深处的曙光。此时,我想抓住李白的手,在梦回大唐的鼓乐中登上西安城墙,看天府形胜、大美关中。我更想陪着王维,在明月松间品读山水,爱我河山。这也许就是西安的色彩给我的情愫,使我在宁静过后重新迈步。如此,西安有我,我有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