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06日
通 才 厚 圃
○ 王 祥 夫
  在古时,文人多通才,苏东坡于诗文书法之外还有“东坡肉”“东坡肘子”诸般的妙馔在民间流传,清季的袁随园,诗好文好,分析一饮一啄亦有独到的心得,只一部《随园食单》便是当下南北餐饮界的必读。当下的文人,其对传统文化的觉悟在于纷纷开始习书练字,一时间翰墨气浓。
  而作家厚圃却是另一说,他的绘画是从少年时期即开始,受其父亲的影响,后来的专业也离绘画不远,我见他一张年轻时的大画,且是油画,当下便有震动在心。厚圃近期的随笔是越写越有味道,致使他的读者日益增多,予以为这与他的绘画是决绝地分不开。有人是以酒在滋养文章,如古时的阮籍,司马相如更不必说。有人是以文滋养绘画,是反过来了,如新文人画的于水先生,把文章调理得让人百看不厌,是得绘画之滋养。韩羽先生是更不必说。厚圃是亦文亦画,一路迢迢,文章绘画两相宜,而现在写文章是他的正事,所以每有文章问世,在读者那里往往是风生水起,让人看到一池清波涟漪好文章。
  厚圃的随笔,一是得语言之清正,清是明白,是不多说,不故做姿态,不调紫弄朱。二是章法跳脱,说到这里忽然跳到那里,却总是在一个题上,这一点说来容易实践起来却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读他的文字让人每每有盎然的兴趣。三是有真情在里边,他的随笔选材所向甚广,天文地理山川花木,人情冷暖一饮一啄,没有他不可写的,是真正的随笔风范。这让读者读起来也轻松而愉快。比如他写潮汕的风物,往往却是在写情,把对故乡的一往情深一点一点细细写出来。而不会写文章的往往会把这样的文字写成产品介绍。正如古人所说,有趣有情,文章可贩于市也。
  厚圃是写小说出身,这话或有不对,或可以说他是小说之余而随笔而散文,所以气力像是特别足。写文章原是要气力的,长篇小说是大活儿,中短篇小说相对随笔散文亦不能算是小活儿,厚圃是做大活儿的,这对他的写随笔亦大有好处。随笔散文的千字文,并不像有些人所想的是跟着一个“随”字便随“随”而来,其实越短的文章越让你随便不来。短小的文章是最能考量一个作家水准的,一个作家的总体修养和文化素养都在这里。更多的作家是来得了小说却来不了千字文的随笔,亦是大缺憾。厚圃在中国的作家里,修养与兴趣是广泛的,所以他的随笔的最大特点是润而厚。润,行文不枯涩,厚,文章里的东西多多,也并不仅仅只是厚圃,在当代,修养和兴趣广泛的作家,其得滋养亦多亦大亦广,就像是做大厨的大佬忽然做出一道小菜,自有过人之处。
  而再说到厚圃,说到这部集子《草木人心》,总归一处的是,滋养他的文的是绘画和更多一路花开的广泛的兴趣,如赏石、养花、郊游、读帖、品茗、习字、抚琴,所以这也是我喜欢他随笔的原因所在,也是这本书将带给人们的喜悦,也让人于此看到通才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