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01日
丝绸之路千问千答(连载102)
○ 高建群


  欧洲篇·波兰-德国(二)
  吃饭的时候,中餐馆老板将我的包夸赞了半天,然后说,先生你要看好你的背包,华沙号称是欧洲的第一大贼城,而且这里的小偷专对中国游客下手。
  后来,在华沙老城,当我的这只还散发着皮革香味、油黑发亮的斯摩棱斯克皮包丢掉以后,我才想起那位中餐馆老板(河北人)的话是多么正确。
  阳光和煦地照耀着华沙老城。有一个广场,游人如织。一个用红砖砌成的旱桥,在广场的南侧。旱桥底下是一条干涸了的河沟,广场的正前方是一所高大的教堂,侧左方则是一处城堡风格的古建,好像附着也有一所教堂。
  旱桥的两边,有两溜砖砌的实心栏杆。我就坐在这一面的砖砌栏杆上,手里拿着茶杯,腋下夹着我的皮包,皮包的带子挎在肩上。步履蹒跚的我,坐在这里喘气。
  另一边的砖砌栏杆上,坐着一个中国女人,她是在我坐在这里之前或之后坐在我对面的,我无从知道。她很瘦小,衣着也很单薄,手里在飞快地织一件毛背心或毛袜,毛线团放在附身携带的一个纸袋子里。
  在两手飞快的编织中,她会突然停顿下来,瞥我一眼,当我注意她时,她又低头去打毛衣了。从她那悠闲的姿态里,我委实看不出她是什么职业,她不是留学生,这我可以肯定,因为她已经过了留学生的年龄了,而她的气质,也与留学生差距甚远。那么她是一个站街女吗?也不像,一是衣着,并不招人眼目,二是在那里坐着打毛衣时,也并不怎么左顾右盼。我想,她靠打这毛线活儿来养活自己,在这异国他乡,肯定是不行的。她大约是在等人,她说不定还有另外的职业。
  电视台的这些年轻人,一会儿游览过来了,拿起手机,要我拍一段抖音,一会儿又扛着摄像机过来,要我来一段视频直播,还有的,大屁股一挤,把我的可怜的斯摩棱斯克皮包挤到一边去,然后搂着我的脖子和我拍照留念。
  我在那一刻很迷糊。华沙午后的阳光洒在额头,我的头脑有些发昏。谁说了,一个人在出事前后,就是这种精神状态。
  旱桥上游人如织,不断地过人。有两个年轻人,打闹着,从我的眼前跑过去。还有三个年轻人在我面前站成一排,挡住我的视线,他们在以广场远处的教堂为背景拍照。
  突然,旱桥上的一切嘈杂都消失了,旱桥上没有了人影,而我定睛一看,我对面坐着的那个打毛线活儿的女子,也不见了,旱桥砖砌的栏杆上现在是空荡荡的了。
  这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了我的包。我伸手往腋下一摸,往身体的左侧一摸,空空荡荡,不知什么时候包已经不见了。只有那个还剩下半瓶水的保温杯,还忠实地贴着我的身体左侧。
  于是我爬上旱桥栏杆,站在那里,冲着整个广场大声地叫起来:“谁见了我的包!谁看见有谁拿走我的包!”
  广场上停止喧闹,载歌载舞的人们停下来,向我挥手,就近站着的一位老者眼中充满了怜悯。
  后来我推断,那位坐在我对面打毛线活的中国女子,是在分散我的注意力,盯梢我;而那两位打闹着从桥上跑过去的小年轻,是将我的目光朝他们身上引,就在那一刻,从广场那边有人伸出手,将我背在屁股后面的皮包顺走;那三个小年轻在我面前拍照,挡住我视线时,那个打毛线活儿的女子趁机溜走。
  华沙市警察局没有告诉我这些,这是我自己推断的。旅行团的负责人领着我们所有的队员,翻遍了华沙老城所有的垃圾桶,寻找皮包和护照,但是都没有找到。按照他的说法,护照对他们是没有用处的,所以在拿到包以后,小偷会顺手把护照扔进就近的垃圾桶。
  后来,华沙老城广场上过来了一辆巡逻警车,我们团队里有一位年轻的编导,好像姓王,他上前把这警车拦住,他会英语,说了这件事,并且说,我们左前方那个古建上有个摄像头,只要查一查,这个案子就可以破了。警察问这个包里都有什么。小李说这个包里除了有护照,还有人民币、美元、银行卡、身份证等等一系列的东西。小李的话叫警察重视了起来。
  小王说要和警察一起去查录像。警察说不必了,他们自己去查,有情况他们会及时通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