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27日
陕西:迈进自然教育新时代
    模拟熊猫吃竹子    陕西省林业局供图

    测量树的胸径

    参观生物多样性展示馆

    植物识别

  今年3月,陕西省林业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陕西省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高标准建设自然教育基地、高起点提升自然教育能力、高质量打造自然教育特色、高素质培养自然教育人才、高效率推动自然教育合作,明确“十四五”期间,在黄河、长江流域和秦岭国家公园规划范围内新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各类自然体验基地50个。力争到2035年,将陕西省建成全国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国内知名自然教育目的地。
  什么是自然教育?新中国的自然教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当今陕西自然教育发展状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陕西省林业局,采访了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党双忍,为读者追根溯源,讲述与自然教育有关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不就是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吗?呼吸新鲜空气,还能锻炼身体。”说到自然教育,有不少人会给出这样的答案。然而,这种说法显然过于“简单粗暴”。
  “自然教育,极简的定义即是‘以自然说自然’。前面一个‘自然’是自然场景、自然现象,中间一个‘说’字,暗含着说的对象‘听’,有‘说者’有‘听者’,即是教育者与学习者;后面一个‘自然’,是从自然场景、自然现象出发,讲述自然原理、自然规律,实现客体自然向主体自然的升华。”党双忍局长这样解读自然教育的概念。
  自然教育是目前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更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社会教育,培养中小学学生生态保护意识的重要手段。
  城市丛林中长大的新一代,和自然的疏离已经成为童年生活的一种缺憾。研究表明,中国孩子的日常生活90%都贡献给日常上课与补习,而其他剩余时间则用来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放学与周末,孩子不是在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随着素质教育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自然教育,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在周末、在节假日,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然而,走进大自然不等于自然教育,带孩子靠近大自然同样不等于做好了自然教育。更有甚者,如今市面上有不少标榜“自然教育”的教育机构,其自然教育的内容,仅仅是在树林中、湖泊旁修几个玩乐设施,或者好一点的会配有攀岩之类的项目。如此操作,与真正的自然教育显然相去甚远。
  对于儿童来说,自然教育是让孩子在自然体系下,从自主发现、劳动中接受教育、解决问题,从而释放他们的潜能,培养自立、自强、自理等综合素养。
  但自然教育所针对的范围绝不仅仅是儿童,更包含整个社会大众。党双忍追本溯源,回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教育”的内容:
  中国最早“以自然说自然”的人,当是春秋时期的哲学家老子。老子从宇宙的本原、世间万物的永恒法则入手,阐述“道法自然”思想,指出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万事万物遵循自然规律,一切人和事应当遵循自然、遵从自然。庄子以自然为师,阐述“万物与我为一”“天与人不相胜”的思想,主张天地万物同体并生,人与自然感通,和谐共生。庄子想象力丰富,文采斐然,通过大海河鱼、高山鲲鹏、花草虫鱼言说微妙难言的哲理,“天人合一”观念得以广泛传播。孟子更进一步,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管子提出“容物多而众得比焉”,强调人要效法自然、顺应自然。《易经》推崇“天人之道”,即天道、地道、人道和谐一致,追求天与人的和谐统一,成为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整体思维模式。
  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解决温饱问题是主要任务,“向自然进军”“开发自然”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助长了洪涝灾害、沙尘天气肆虐,促使人们思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主流意识,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上升为国家战略,自然教育应运而生、乘势而兴。
  “中国自然教育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党双忍介绍。
  初始萌芽阶段。1973年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大力发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全国开始设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草原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开展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动植物科普工作。
  缓慢起步阶段。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之后,国家更加重视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自然教育开始起步。
  蓬勃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自然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自然充满乐趣、无比美丽,热爱自然是一种好习惯,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少年儿童要在这方面发挥小主人作用。2012年教育部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项目,在陕西、上海等省(区、市)开展研学旅行试点。
  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主旨演讲时说: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充分发挥各类保护地社会功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提高对自然教育工作的认识,建立面向公众开放的自然教育区域,做好自然教育统筹规划,提升自然教育服务能力,加强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富有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加强对自然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同年,全国自然教育总校成立。
  从无到有,从萌芽到蓬勃,再到高质量发展,普及自然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蓬勃发展的陕西自然教育
  陕西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经过十余年积累,2009年,陕西省林业厅联合省教育厅、团省委共同开展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工作,陕西第一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在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揭牌。2013年,在牛背梁北沟和楼观台林场筹建了两处“森林体验基地”作为试点,10月接待中小学生,圆满完成试点任务,是我国开展自然体验活动最早的省份。同时,全国政协决定在北京、吉林、江西、广西、云南等5省(区)推广陕西做法。同年,陕西省林业厅、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森林体验活动。目前,持续新建自然体验基地和开展中小学生森林体验活动,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同时,陕西省在探索自然教育发展中走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路子。省林业局工作人员表示,为促进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陕西省不仅出台了《陕西省关注森林活动五年工作规划》,并且正在编制《陕西省自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此外,还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内容组织开展特色活动,推广具有时代特点、地域特色的自然教育项目。
  “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自然保护地、公园、科普场馆等设施形成自然教育场所,结合陕西自然地理和资源特色,确立‘三区一类’,以自然保护地为主体、其他类型为补充的自然教育发展空间布局。”党双忍说,“三区是指秦岭-巴山自然教育基地、秦岭北麓-关中平原自然教育基地、陕北沙地-黄土高原自然教育基地,一类是指贯穿全省从北向南的湿地类自然教育基地。计划在黄河、长江流域和秦岭国家公园规划范围内新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各类自然体验基地50个,每个县(市、区)建成自然体验基地1-2个,在全省形成示范效应。”
  记者从省林业局了解到,秦岭-巴山自然教育基地重点建设大熊猫等秦岭四宝、生物多样性、森林体验、生态服务价值、重要的自然与地质景观等内容;秦岭北麓-关中平原重点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服务价值、城市近郊森林观察与自然导赏等内容;陕北沙地-黄土高原自然教育基地重点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环境演变、沙漠体验、与自然结合的“红色”主题教育等内容;贯穿全省从北向南的湿地类自然教育基地重点建设湿地修复、湿地鸟类、湿地景观、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等内容。
  目前,已建成森林山水、珍稀动植物、沙漠、湿地、葱滩等各类自然体验基地,有以森林山水和珍稀野生动物为主要内容的体验基地,有以博物馆、展览室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基地,有以科考探秘为主要内容的深度体验基地,有全国首个沙漠体验基地,有以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的体验基地,有以苗木和植物为主的体验基地,种类较多、各具特色,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兴趣人群的需要。其中,自然体验基地29处,生态探秘线路3条,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6处,黄河流域、秦岭、长江流域均有分布,均已建成投入使用,年接待人数均在120万人次以上,让更多的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在建设基地时,陕西省坚持尊重自然、就地取材原则,各地结合实际,在沙区、黄土高原、秦岭等地域,结合生物多样性特点,尽量不搞或少搞人为建设和设施,减少人为破坏,体现大自然的原生态,形成覆盖全省不同行政区域、不同生态区域,体现陕西特色的自然教育基地空间布局。
  《关于加快推进陕西省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就陕西省自然教育下一阶段的发展从宏观层面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立体现陕西特色的自然教育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全域覆盖与示范基地建设并行,更有利于“十四五”至2030年期间稳步推进全省自然教育体系化建设,提升以林业为主导的各部门自然教育资源整合与协同参与,打造陕西省自然教育特色品牌,鼓励社会机构与资金参与自然教育发展,落实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世间美丽,莫过自然。追求自然美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入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优质的自然教育是最普惠的公众教育。
  党双忍告诉记者:“不认识自然的人,就像是生命无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心灵开始,从娃娃做起。中国自然教育刚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自然教育基地建设、自然教育导师培养、自然学习者成长,自然原理、自然规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自然教育是跨部门行动,是一连串事件,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兴林草、兴生态,奋力谱写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