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佛山图书馆推出的“易本书”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参与,纷纷将自家藏书共享出来。一个小程序,实现家庭藏书与公共图书馆馆藏的流通,既实现了图书的最大化价值,也搭建了人们交流沟通的桥梁。(5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家庭藏书是巨大的未利用资源。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会收集一些书籍用于自身阅读或者孩子成长所需,往往读完之后就被闲置。一本书、几本书看着不多,但若是千万个家庭的闲置藏书汇集起来,便有千万册藏书,这个数字是非常可观的。以广东省为例,2019年获评“书香家庭”的大多数家庭藏书在3000册以上,最多达4.5万册;2021年佛山家庭平均藏书为172.76册,家庭藏书数量相当可观。
如何实现家庭藏书的共享,让家庭也可以变成公共图书馆,使藏书的价值最大化?首先是人的思维的转变,只有家庭人员接受图书共享思维,图书才有可能从“家藏书”变成“共享书”。书本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流通。其次是对书本和知识的尊重,人们在阅读他人的共享藏书时,对书本的精心维护是对藏书以及藏书主人的尊重,而这种尊重是相互的。
技术,是家庭藏书变成共享图书的必要条件。通信技术、物流技术的发展,使得图书信息内容的上传和交换成为可能,极大缩短图书交换的时间,加快图书资源的流转速度,让藏书可以到达更多人的手中,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
共享经济在国内已经取得长远发展,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共享单车、汽车以及现在的家庭藏书,共享经济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佛山市的家藏图书共享,为其他城市提供了范本和经验。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图书在共享过程中要注意对纸质图书的保护,以实现书本的循环使用。尤其是在当前疫情状态下,书本的消毒和传递更应符合防疫要求,在不妨碍疫情管控下实现藏书的共享。
图书共享的健康发展需要个人和图书机构的共同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家藏共享的良好风气,让共享知识成为可能。
作者:陈良梅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