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6日
母亲
○ 朝 朝
  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陕北农村妇女,大半辈子几乎没怎么走出过陕北,她离不开亲人,爱家乡,一辈子与大山做伴。母亲家中姊妹7人,排行老二,因为外婆家境贫寒,供不起那么多娃娃读书,再加上家里农务繁多,母亲就留在家里担起了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的职责,帮外公外婆分担。也正是因为她在娘家多年操持家务的经验,造就了母亲伟大、有担当的奉献型人格。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在我心中她胜过了有些清华、北大、海外留学回来的知识分子女性,她身上继承了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身上留下来的最美的最贤惠最善良的文化,在我心中这是最大的文化。
  母亲与父亲结婚前,父亲家里一贫如洗,生活都很难维持,但是母亲看中父亲的憨厚本分和一身的本事。母亲坚信:跟了这样的男人,再苦的日子也不怕。父亲是一位民间唢呐艺人,十八般武艺,他样样精通,在十里八村远近闻名,哪家有事都会来请父亲。母亲从不埋怨父亲,总是默默地替父亲分担着辛苦,在母亲的心里几乎没有她自己,我们姊妹小时候,家里光景不好,母亲想尽一切办法来贴补家用,做纸火、花圈,剪窗花,卖米卖面,在砖厂当搬砖工人,开小杂货铺,街上摆摊卖干货和水果……只要是能赚钱的事,母亲都会尝试着去做。母亲是智慧的,心灵手巧的,她的勤奋让她一度比父亲还赚得多,所以即使母亲没有文化,在家中地位却很高,我们一家人都特别尊重她。她一分钱一分钱地攒着,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家里的生活和我们姊妹们的吃穿用度、学习用品等一样都没缺,其间母亲还帮衬父亲照顾着十几个徒弟。小时候没有吃早饭的习惯,一日两餐,母亲每次都是几大盆十几个人的饭,一到饭点,大家一闻到香喷喷的饭都抢着吃,我们家的娃娃们都不挑食,身体素质都特别好,个子都长得特别大,这都是母亲的功劳。
  母亲从进了这个家门,就再也没有停歇过,从我们姊妹五人,到现在的几个小孙孙,没人帮衬,都是她在拉扯着,没歇息过一天。每天都是娃娃们睡着之后,母亲完成手头上的活方才休息,数十年如一日……看着每个娃娃在她手里一天一天长大,一天比一天有出息,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就乐成了花。母亲虽然是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但对我们却有她独特的教育方式,既严厉又慈爱,谁不学好绝对是要吃笤帚疙瘩的,但过后,她会搂我们在怀里,抚摸着红红的伤痕,对我们讲为什么她会打我们……所以直至今天想起那些场景,心里总是暖暖的,甚至怀念那笤帚疙瘩。母亲一辈子省吃俭用,都是为了儿女,她常说:“只要娃娃们都争气,我做什么都不累。”
  在我事业的上升期遇到很多的困难,曾多次一筹莫展,母亲看到着急的我,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仍记忆犹新,她说,高楼万丈还要平地起了,盖楼也要打好地基一层层往起盖了,不要心急,打好自己的地基,一步步来。这些年我一直都是稳扎稳打,做好一个个小事情,不紧不慢地在盖自己的楼。
  从去年到今年母亲住了四次医院,母亲得的是糖尿病,以前都养护得很好,没严重过,今年病情突然加重了,引起了综合症,眼睛也看不清了,糖动不动就高了,很难降下去,都知道糖尿病很受罪,啥好吃的都碰不得,一日三餐都是清汤寡水的。每当饭餐端上桌,姊妹们都犯愁,这香喷喷的饭怎么送到母亲的嘴边,她也只能像神仙一样闻一闻味道,哎,看着母亲一天比一天消瘦,心里很不是滋味。记忆中的母亲特别能干、康健,也很自立,从不舍得麻烦子女。前几次住院我们姊妹轮流照顾,生怕她受委屈。我隐约感觉到母亲的不自在,即使在病床上,她都表现出一副大无畏的样子,我知道母亲心里苦着,我知道母亲大概是觉得自己还没有老,还不到麻烦我们的时候,我看到她眼中的自责和愧疚。
  母亲是奉献型人格,半辈子过去了,凡事都是先考虑我们,最后才是她自己,为什么她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改变,我好想让她活得自私一点,多爱自己一些。值得高兴的是,近日,我从她的言行中隐约发觉,经历过这几次与病魔的斗争,身心煎熬中,她思想上有了些微的改观,母亲啊,也该放下了,享上点福吧。不知道她身体好点之后,会不会又恢复了“奉献”了呢?
  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是她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小小的天,使我们一个个茁壮成长为今天的小树。如今,到了我们反哺父母的时候了,我只想对母亲说:“妈妈我爱你,下辈子我做你的妈妈,你做我的女儿,让我也好好地疼爱疼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