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1日
旧物与自我
○ 张旭升
  昨天,扔掉了一件衣服,衣服是十几年前在市场买的,衣服没有破,也没有变形,只是这些年没再穿过,在家里又太占地方,又是内搭的衣服,也不好送人,思考了一下,还是扔掉了。
  儿子看我扔了一件衣服,跑过去捡起来说,妈妈这件衣服很好,没有破,你怎么扔掉了。我答这件衣服太久了,很多年都不穿了。儿子听懂了似的,把衣服放回了垃圾桶。这让我想起最近编辑的稿件中高建群提到自己的那件皮大衣,是他在新疆当兵时穿的,他说每年都要拿出来晾晒,而且晾晒时还能从中蹦出几个苍耳来。他感叹那些被他耽搁的苍耳错失了多年开花结果的机会,这件很多年不穿的衣服,也错失了很多展示自我、发挥功用的机会。但是高建群的皮大衣或许再也不会被穿,却一直被主人珍藏。而我的这件衣服,因为没有特殊的意义,虽然保持完好,却因的确多年不穿,而功能又可被轻易取代,所以逃脱不了被扔掉的命运。
  家里原本多有些旧物,近年来,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总经不起诱惑,不免赶时髦,给家里添了许多新物件,家里就变得拥挤不堪,旧物新物混杂充斥在不大的房间里,显得凌乱。
  意识到家里杂物越来越多的问题后,我暂停了疯狂购物的热情,开始有意识地清理家里的旧物,也不再盲目购买用处不大或者无用的东西。能送人的物件就联系送人,仅保持最基本的生活必备物品。重新回到简单朴素的生活,不被外界各种促销和新商品展示的诱惑所动,尽量让房间保持原来的样子。而一时冲动买的扫地机器人、电磁炉、大型毛绒玩具等,皆因用时实在太少都送了人,包括孩子小了的还崭新或半新的衣服、鞋子。
  有一段时间我沉浸在清理各种旧物的嗜好中,想来这些东西的存在与否似乎丝毫不会影响当下的存在状态,不过是心中的一丝挂念罢了。比如结婚时买的一件红色皮夹克,因多年未穿,皮层已经开裂;朋友送的一双雪地靴,虽然完好无损,但的确不会再穿……想来万事万物都是有寿命的,过了一定的时间,要么面临自身质料的消亡,要么面临主体记忆的消亡,要么面临因时代变更而被淘汰的消亡。
  想来人们都有恋旧的情结,但是总要学会适时地与一些旧物和无关紧要的过去说再见。房间装不下太多过往,人生也就成了不断甄选、鉴别、淘洗、选择的过程。一些无用的、华而不实的东西被扔掉,一些珍贵的、时时需要的被留下。而经过岁月甄选、鉴别、淘洗,再留下来的,就成了真正的自我。
  再打量这个日日居住的房间,除去简单的甚至有些寒酸的几样生活用品、家具和孩子的玩具外,房间里就只剩下了成堆的书。书柜摆满后,这些书又不自觉地延伸到地上、沙发上,书桌下。一些成套的书免不了从未开封就被压在角落里的命运。但我清楚,这些书永远不会被扔掉,就像高建群的皮大衣,我甚至幻想重买一套房子,可以整间整墙地摆放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