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采风活动中,认识了石俊荣先生,还有幸被赠予一本他写的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石俊荣先生是一名知名记者,也是一位作家;他幽默风趣,又严谨敏锐。相信与他交往的人都有同一种感觉:真实、真诚。
作者的家乡在陕西白水,现在在西安工作,可谓是个“游子”。他写这本书,是对故乡的一个纪念,他说:多年后,我们的村子可能会消失,包括他书中所写的故事,所以用这种记录的方式来怀念那片土地和遇到的那些人。
打开书本,吸引眼球的是,每一篇散文都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并且这些图片都是作者亲自拍摄的。这是他的一个独特设计,给自己心爱的文字装饰一下,可谓是:因为爱,所以用心。这本书让远离家乡的人看了,不仅身有体会,更有了思乡之情,唤起对故乡的更加热爱和感激,让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人看了,这些可都是“新鲜事”,增长了另一种见识。
从作者五十二篇散文中,让人学到了不少东西,了解了一些农村习俗,也知道做个农民很不容易。我在《有馍有面》一文中了解到以前农村人吃的面怎么制作。了解了什么是白面,什么是红面,当时日子差的人,把面分为白面和红面,白面是平时擀面和偶尔有特殊事情蒸馍用的,大多数时间吃的是红面,所谓红面就是多掺了麦麸子的。从小麦到面粉,虽然都是村里人手工制作,但制作的时候也充满了创意。他们吃饭时,都端着大老碗蹲在树底下,比一比谁家扯的面条更长,边吃边东家长西家短地聊大天,虽然生活不太富裕,但却温暖幸福。
从作者文章里满满的回忆中知道,虽然他小时候的家乡很贫穷,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难处,但却有着同样的欢乐。虽然经济结拮,但在母亲的温暖呵护下,能够感到家的温馨。
石俊荣作为一个媒体人,不仅新闻稿写得专业,散文写得好,他还多才多艺,大家都知道他会唱秦腔,唱哪场任你点,他都能吼出来。如果跟他相处久了,除了觉得他真诚外,你还能感知到他的幽默风趣来,跟他在一起,笑场不断,能解闷,什么事经他“玩笑式”地一解释,啥事都化没了,他又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从不耿耿于怀于一些小事,我想,这是他在淳朴的故乡“浸泡”久了,才磨练得如此乐观、坚强的心态吧。
其实无论人在哪儿,作为一个游子,故乡都是他永不释怀的一个执念,人无论到哪个年龄阶段,永远都是故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