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汹汹,我所在的小区成了封控区。一个“封”字,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将平日喜沐的朝阳、清晨广场太极拳以及公园丛林的散步全隔在绳外。寂寞与孤独、苦闷与无奈使生计频频告急,时常感叹这个寒冬、这个病毒……
绝没想到,社会的恢复正常来得如此迅速!封控第一周,大家都在为菜肉等生活品发愁时,那天晚上西安市新城区政府给每户免费送来一大包菜、米、油,使住户们把焦虑远远抛开。随后,让封闭过几天的绿桥超市及时重新开张,和小区物业联合,开辟“好邻居”网群,依据住户需要不断送来生活必需品,我们彻底抛掉忧愁。
最让人感动的是那些白衣天使。他们不辞辛苦、不惧严寒,天天在街道和院子里为大家做核酸检测。有两天,寒风劲吹,还夹杂丝丝细雨,尽管没有大伞遮挡,他们仍一丝不苟精心工作着,把坚毅的身影刻在我们脑海。他们的精神感染着物业工作人员和院内住户,大家也相互鼓励,齐心抗疫。二号楼王海平的女儿王嫣然是大家看着长大的孩子,年纪不大,却有志气有担当,自告奋勇做志愿者,热心为大家服务。每次送来货物,她都配合物业人员认真登记、分发,从没出过差错,大家称赞:“能把这么细碎的工作做得这么扎实有序,本身就能说明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和聪明的大脑!让我们看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由于封控时间长,像我一个饱受“三高”等心血管病折磨的患者,每天的一把药是不能断的。可我备用的药将告罄,不能出门,买药成了心病。突然看到陕西中医院根据目前形势开展送药上门的信息让我喜出望外。但按网络提示去联系,可能是年老愚钝,怎么也联系不上。万般无奈,只好和在医院工作的李强大夫联系,过去虽然来往不多,但他慷慨应诺,自己垫钱把我要买的药买全,托一位回家的女士给我送上门。肩头的重负霎时解除,让我感激不尽。
疫情肆虐的20多天,各地支援西安的医务工作者从北国黑龙江到南方湖南湖北,纷纷赶来支援。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西藏阿里地区的4辆满载抗疫物资的大货车跨越4000公里、连续5天跋涉,送到西安抗疫前线。我不由联想到援藏的亲密文友高宝军。他先在阿里地区普兰担任县委书记,后调地委常委兼噶尔县委书记。奔波在阿里山水村落间,走遍大大小小70多个牧区两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深入到3000多户农牧民家庭,发现寻找脱贫致富的新目标:在烈日炎炎的农田里,灰头土脸和农牧民种草锄地;黄尘飞扬的工地上,挥汗如雨地指导工人砌墙铺砖;风雪弥漫的牧业点,声嘶力竭呐喊干部救灾抗灾,还把延安的大棚种植传播进阿里;拆迁中解释博弈、边防线的防范斗争……
几年的藏区生活,他和藏民们有了“没有距离的亲近,没有防范的信任”,即使在茫茫戈壁时而与一两个牧羊老人和放牛小伙相遇,跑来和他握手,竟能叫出他的职务和姓名。他把延安精神带到了阿里,为阿里的振兴做出优异成绩,成了和藏民血肉相连的亲人。援藏让他和西藏土地融为一体,最终选择调藏工作,这让我无限钦佩。他洒下的友谊种子开花结果,阿里援陕的大车物资生动证明了这一点。各民族情如一家,全国一个步调,这股暖风在神州大地时时劲吹,形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什么艰险不能克服!什么重压能够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