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3日
地市
榆林市文联直属文艺家协会 第四期培训结业
榆林市文联直属文艺家协会 第四期培训结业
    学员们在交流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惠刘艳)10月18日至20日,榆林市文联直属文艺家协会会员第四期培训圆满完成。通过3天的集中学习培训、现场观摩、交流讨论等环节,增强了学员政治修养,提升了专业素养,开拓了创作视野,丰富了知识结构。
  10月18日,榆林市文联直属文艺家协会会员培训第四期开班。90多名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高岱峰主持仪式。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雷晴初作了动员讲话。
  本次培训邀请到5位专家学者为学员们作了专题讲座。榆林市委理论讲师团原团长雷润峰的《学习讲话精神,担当时代使命,奋力谱写榆林文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深刻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来榆考察作出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对于榆林文艺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鼓励所有学员提高政治站位、聚焦时代主题、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奋力谱写榆林文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国家非遗“陕北民谚”传承人王建领的《陕北回眸——从陕北看中华文明构建》,为学员们呈现了一堂生动的陕北文化课,从陕北的文化根基讲起,到陕北的民俗韵味,再到陕北方言的象征性、语法特征、形式特征,最后以信天游这一极具代表性的陕北语言景观收尾,深刻揭示了陕北语言的文化底蕴,陕北文化的传统根基;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龙云的《跨界:文化的碎片——断想》,从“跨界”思维这一视角入手,以一代名家苏轼为例,引导大家养成跨界思维,捕捉不同艺术形式融合的有机交汇点,促成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在不同艺术领域的碰撞中不断收获新的成长;著名陕北文化研究学者狄马的《陕北说书的风格流变》,从陕北说书的概念、历史,到陕北说书的代表性人物,再到陕北说书的题材和分类,最后谈到了陕北说书的叙事艺术,层层深入,以学术性和故事性交融的讲座风格,带领学员系统性地感知陕北说书这门艺术的血脉和筋骨;国家一级编剧康世进的《情感的艺术性表达》,以专业艺术理论和亲身创作感悟诠释“情感”与艺术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效用,他讲到,情感化人是艺术的魅力,情感表达是艺术的抓手,艺术家要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工匠情怀、土地情怀,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在现场观摩环节,学员们走进陕北民歌博物馆、夫子庙广场陕北民俗博物馆和陕北红色藏品博物馆,了解陕北民歌发展脉络,领略陕北民歌的无穷魅力;观赏陕北民俗博物馆保留的各种民间艺术品以及陕北红色藏品博物馆中的红色印记,亲身体验陕北民间文化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受战争年代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牺牲精神。
  交流研讨会上,学员们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来榆考察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方面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就推动陕北文化繁荣发展展开讨论交流,大家各抒己见,异彩纷呈,艺术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通过交流大家获益匪浅。
  10月20日下午,举行了本期培训的结业仪式。五位学员代表作交流发言,颁发学员结业证书。市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建主持仪式。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高岱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把加强学习作为永恒课题,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适应发展的必然要求;立德修身是从艺的第一粒扣子,把崇德尚艺作为艺术理想,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立心铸魂的必然要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必修课,把创作精品作为立身之本,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担当使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为民服务初心,勇担培根铸魂使命,用更多更好的作品为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