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19日
小说连载·草圣怀素
草圣怀素(37)
草圣怀素(37)
  颜真卿乃一代大儒,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平日就有闻鸡即起、读书散步的习惯。今天起得更早,他读了一会书,步出官驿去散步。
  颜真卿对洛阳城太熟悉了,开元二十六年(738),母亲殷夫人病逝,从长安回洛阳丁忧三年。天宝八载(749),升任殿中侍御史,受宰相杨国忠排挤,被外放为东都采访判官,也在洛阳,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闭着眼睛都想得出来。每到洛阳,他第一件事是去母亲坟上祭扫凭悼。
  颜真卿祖籍山东,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出身名门望族,三岁丧父,家道败落,生活的担子全压在了母亲一人身上。十三岁时,他随母亲南下,寄居在外祖父家,成年后为求取功名,才回到长安。734年颜真卿考中进士,后在朝中任校书郎等职。遗憾的是,自己长大成人,母亲却因病于738年在洛阳去世了。他一直有个心愿,把母亲神柩迁回祖茔长安,却一直忙于政务,腾不开手脚。如今被免去抚州刺史,又没有新的任用,便觉无官一身轻。一路欣赏了多地山光水色,拜访了许多朋友,写了好多碑文,如今来到东都洛阳,目的是将母亲神柩迁回长安祖茔。
  转过街角,颜真卿来到上林坊裴儆的老宅子。围墙上蒿草荒芜,砖缝里还长出了小树,看来宅子已经很长时间未曾修葺,但这些都遮不住其昔日的光鲜,尽管破败,神韵犹存。一切仍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颜真卿推了推门,没有推开,便从门缝里看去,见院子里还是原来的老样子。照壁背后,便是那片茂密的竹林,穿过那片竹林,就是老师张旭给自己教授笔法的“竹林小院”。
  张旭书法在当朝非常驰名,因其得笔法真传,显得更加神圣。笔法传承具有家族式特点,有明显的封闭性。颜真卿和张旭没有血源关系,因此,他拜师艰难,过程曲折。
  那年,颜真卿还在醴泉县尉任上,当得知张旭在洛阳裴儆府上暂住,便决然辞官再次前往,向张旭请教笔法。
  颜真卿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对此作了回忆:
  余罢秩醴泉,特诣京洛,访金吾长史张公,请师笔法。长史于时在裴儆宅憩止,有群众师张公求笔法,或存得者,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二年师事张公,皆不蒙传授,人或问笔法者,皆大笑而已,即对以草书,或三纸、五纸,皆乘兴而散,不复有得其言者。仆自再于洛下相见,眷然不替。仆因问裴儆:足下师张史有何所得?曰:但书得绢、屏、素数十轴,亦偿请论笔法,惟言倍加功学临写,书法当自悟耳。
  仆自停裴家,因与裴儆从长史月余。一夕前请,曰:既承兄丈奖谕,日月滋深,夙夜工勤,溺于翰墨,倘得闻笔法要诀,则终为师学,以冀至于能妙,岂任感戴之诚也!长史良久不言,乃左右眄视,拂然而起。仆乃从行来至竹林院小堂,张公乃当堂踞床而坐,命仆居于小榻而曰:笔法玄微,难妄传授。非志士高人,讵可与言要妙也。书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之,可须思妙。
  颜真卿手抚风噬斑驳的石门墩,望着荒芜墙头,心生悲悯之情。物是人非,斯人已去,裴儆不见面已数年矣。历经“安史之乱”,不知裴家流落何处。
  日上三竿,颜真卿无心再转,便踅回驿馆。
  等不住颜真卿回来,怀素去了定鼎门。离开长安时,表兄邬肜告诉他,定鼎门东第四街由南向北第一坊为归德坊,卢言宅内东壁有张旭留下的书壁真迹。定鼎门西第一条街由南向北第六坊积善坊,有唐明皇李隆基的旧宅,里面有许多值得观赏的墨宝真迹。
  唐明皇李隆基旧宅在皇城之外,洛水南岸的积善坊,正对皇城的端门,离怀素下榻驿馆不远,一盏茶工夫就到了。怀素见有人值守,上去百般求情,守宅人就是不让进去。没办法,怀素只好顺天街(定鼎门大街)南行。到定鼎门向左拐,约一里半路程,便是归德坊。卢言家并不难找,但邻居说战乱之后一直没人。怀素不甘心就此回去,绕着宅子转了一圈,发现靠院墙处有一棵老槐树,见四周没人,便施展拳脚,纵身一跃,翻了过去。
  院子荒草齐腰,看来好久没人来过。他根据表兄邬肜的描述,很快找到了东壁,眼前为之一亮,果然隐约可见张旭那遒劲飞动的笔触题写的诗行,遗憾的是其斑驳脱落严重,稍清晰的只有两行半。
  怀素仔细辨认,前一行只剩一些断字残墨,根本看不清。第二行第一个字也看不清,下来内容是“野烟石矶西畔问”,第三行较完整,内容是“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之后内容一点都看不清。怀素在记忆中搜寻,这原来是张旭自撰诗作《桃花溪》,诗曰: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尽管如此残缺,怀素还是甚感欣慰。他找了一根树枝在地上比划着临写。写了看,看了再写,太阳从东边转到了西边他都不知道。直到天黑得看不见了,他才意识到自己在这呆了一整天,感到又饥又渴。
  怀素看看墙头,不好上去,便在院子里找了根长椽,搭上墙头,抱着爬到一半竟掉了下来。实在乏力,他稍事休息,憋足劲终于爬上墙头,翻了出来。
  从卢言宅翻墙回来,怀素弄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回到驿馆,想溜回去,洗把脸再来见颜真卿。
  借着幽暗的灯光,怀素贴着墙根,急匆匆地向房里走。不料和倒洗脚水的颜真卿撞了个满怀,廊灯照得很清楚,他想躲也躲不开。
  颜真卿见是怀素,朗声道:“藏真,为何才回来?快进屋。”
  进了屋,王宗显也在,见怀素满身是土,手脸还有蹭破皮的血迹,惊讶地问道:“上人,为何这般模样?”
  怀素也顾不得体面,奔过去抓起茶壶“咕咚咕咚”一个劲往肚子灌。放下茶壸,怀素道:“贫僧饥饿难耐,快弄点吃的。”
  颜真卿递给怀素一条面巾,并以异样的目光看着他。怀素这才有气无力讲了整个过程。颜真卿打心眼里佩服怀素的执着,回道:“切莫遗憾,明日本官带你去玄宗故居便是。”
  在怀素眼里,当朝书坛,徐浩身居高位,颇得皇帝赏识,其影响力自然不必多言。但此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自己带着苏涣的诗荐信去拜访,吃了闭门羹。钱起和徐浩交好,大历八年秋,中书舍人常兖设宴为徐浩饯行,钱起作《奉和中书舍人晚秋谓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相赠。钱起介绍侄子怀素去拜访,张谓也从中斡旋,徐浩还是不予理会。怀素觉得受了莫大的侮辱,此后和徐浩再没有任何来往。颜真卿却截然不同,自从在表兄邬肜府上一遇,他的敦厚仁爱使怀素敬仰,今天在洛阳驿偶遇,怀素大喜过望。
  第二天吃过早饭,他们就近先去了积善坊唐玄宗故居,后驱车同去创建于东汉的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游玩,直到夕阳西下才往回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