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潼关:一座雄关铸英魂 一城美景画明天
渭南潼关:一座雄关铸英魂 一城美景画明天
俯瞰潼关博物馆 陶毅博 摄
美丽乡村上善村 陶毅博 摄
6月1日,渭南市“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采访团走进潼关县,在博物馆里熟悉这座关和城的历史,在上善村领略田园风光,聆听善车口战役的金戈铁马,在党史学习教育公园回首悠悠历史,展望新潼关。
潼关博物馆:全省最大县级博物馆
在秦、晋、豫三省交界,黄、渭、洛三河交汇之处,潼关古城景区坐落于此。古城景区目前正在建设中,包含旅游休闲、民宿体验、温泉度假、历史文化展示、实景演艺、水上娱乐等丰富的旅游项目。建成后的潼关古城景区将依托潼关独特的黄河自然资源优势以及独一无二的关、城、河一体历史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构建“山河一体、山水互动”的旅游格局,将潼关古城景区打造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一家与乌镇、古北水镇相媲美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为一体的全国精品旅游度假区,成为渭南市域旅游的靓丽名片。
潼关博物馆便坐落于古城景区,博物馆以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社情民俗、经济发展为主题分为四层,从下至上依次为“历史文明厅”“关隘文化厅”“水运民俗厅”“美好金城厅”,是目前陕西省县级博物馆面积最大、文物最多、布展形式最丰富、设计手法最新颖的博物馆。在这里可以详细了解潼关这座城的古往今来。
上善村:永远铭记英雄的故事
“上善若水”——走进上善村,抬头就见一块匾额上书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讲述自古至今国人追求的精神与文化品格。
村道两旁花儿竞相开放,繁茂的银杏树林让人心旷神怡。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乡贤名人辈出。多年来,上善村群众弘扬存善心、行善举、做善人的“善”文化。在这里,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有保留完整的明清门楼,有百亩银杏林、千年古槐、银杏山庄,都是美丽上善的重要符号。2017年,上善村被授予全省生态宜居示范村,201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古村落保护示范村,2020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同时还是诗教之乡、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天,这里已经成为潼关县美丽乡村旅游的打卡点。
上善村的千年古槐树下有一座纪念亭,其中矗立着善车口战斗纪念碑。善车口战斗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国民党军作出误判,从陕北战场等地调动部队死守潼关,有效策应了陕北战场,缓解延安压力,并为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中原提供了右翼安全。
1947年7月23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以陈赓、谢富治为首的陈谢兵团,与刘邓、陈(毅)粟(裕)二路大军协同作战,经中原加速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当时,潼关是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强渡黄河进军豫西,配合刘邓大军南下和牵制进攻延安之敌的战场。
同年9月上旬,陈谢兵团悄悄绕过陕县,进入灵宝外围,解放军22旅和17师4纵22旅已压向潼关,意在打造进攻潼关、威逼西安的声势,迫使国民党进攻陕北的军队南下救援。国民党军队以10个半旅在西安至潼关地区布防阻止解放军西进。12日晚9时,解放军向灵宝县城发起总攻,仅3个多小时便结束战斗,乘胜攻歼战略重镇陕州守敌谢辅三兵团。为了配合主力攻歼,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17师54旅和第二野战军4纵22旅、第10旅在副军长陈先瑞的率领下奉命西进,并相机攻打潼关。
解放军行至潼关太峪下马店村时,与胡宗南增援部队鲁祟义部第30师27旅79团相遇,79团被迎头痛击后蜷缩于善车口村,解放军17师50团、4纵2旅和10旅各一个团奉命围歼善车口一带之敌军。14日,国民党军队强逼村民找木料、抬箱子、卸门扇,在墙上筑工事,连夜挖地道,把善车口村东西南北四个村子连接起来。15日早上,战斗打响,当时村内有大量群众,解放军未使用重型武器。16日晚,解放军再次发动攻击,又是彻夜激战。多次进攻,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登上云梯,前仆后继,奋力拼杀,终因国民党军队居高临下、以逸待劳、地势优越而未能攻下。经过几天的战斗,国民党军队已近弹尽粮绝。24日晚,解放军迫使胡宗南分兵南下的战略任务已经完成,遂撤离阵地进军商洛。25日早,国民党军队开回潼关县城。
战斗中,善车口、李家村以及东塬一带群众积极为解放军引路,协助绑云梯,供给粮食、烧柴、饲料,掩埋牺牲的战士。此后,每遇节日,当地群众都去祭奠这些烈士。
党史学习教育公园:补全红色旅游关键一环
潼关党史学习教育公园是集红色、人文、科技、生态于一体,集功能、艺术、视觉、韵律于一体,集党建宣传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开放式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园,补充了潼关县“红色旅游”这一全域旅游发展链上的关键一环。
公园整体采用图文并茂的展板和雕塑等形式,以党史教育主题雕塑区、党史故事区、百年党史区、中国精神区、潼关党史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区6个展示区域,详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依托景区主干道建设的“复兴大道”,在地面上涂装了时间标记,展示建党百年来重要时间节点与史实。
党史故事区,介绍了百年党史中的经典故事。中国精神区,矗立着24座高达5米的“中国精神”丰碑。潼关党史区,详细记叙了1921年至1948年间中共潼关党组织的发展情况。此外,公园中还设计了互动活动——党史知识答题H5系统,民众可以使用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参与系统的党史知识答题活动,增加体验感和收获感。
潼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青学说:“目前,潼关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黄金强县’发展战略,下大力气把潼关古关、古城、古战场,大山、大河、大沟壑,黄金、黄河、黄土地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展现在游客面前,建设诗意潼关、画意潼关。按照‘全域旅游、文化惠民、产业融合’思路,潼关县一直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转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