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宋光)6月3日,渭南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渭南市水务局副局长张敏霄就全市夯实水利高质量发展基础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张敏霄介绍,渭南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地区,全市水资源总量13.13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36m3,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标准。渭南境内主水不足,客水丰富,黄河、渭河、洛河的交汇,为全市灌溉农业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今年以来,市水务局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完善河湖长制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全市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落实各项水利建设资金10.55亿元,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6亿元,有力地夯实了全年水利高质量发展基础。
今年,渭南市水务局组织开展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回头看”,落实省级水利发展资金2146万元,率先完成5处供水工程,提升了1.5万农村群众的供水保障水平;共完成春季农田灌溉495万亩次,占全年灌溉任务的62%;在全省率先实行“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整改销号中省市发现“四乱”问题27个,清理垃圾522吨,拆除撤离疑似采砂船只14条,有力地推动了“清四乱”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召开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目前,165个自动水位计和雨量计陆续上线,43个视频监测站点基本维护完毕,视频会商系统和山洪灾害二期平台已经恢复正常使用,有力地提升了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基础。
张敏霄表示,下半年市水务局将推进“四大”工程,即:建设南山支流-东涧峪水库应急水源工程,解决20万人的饮水问题;建设北洛河-引干入支工程,旨在有效解决渭北地区200余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达到替代和涵养渭北“380”岩溶水这一战略储备水源的目的;建设黄河-清水上塬工程:该工程将变黄河水为清水,为渭北一带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或现代农业提供优质水源保障;建设渭北旱塬百万亩扩灌工程,该工程旨在通过渭北现有骨干灌溉工程联网调度,对附近近200万亩失灌面积进行灌溉,基本实现全市农业灌溉全覆盖,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以上四大项目工程的实施,将会彻底解决渭南市的资源性、水质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为做好全流域安全保障工作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