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19日
黄公望的孤与静
黄公望的孤与静

  黄公望不是一个幸运的人,他七岁时,没了父亲,过继给一个叫黄乐的老汉为子,老人家已经九十岁高龄了,老年得子,喜出望外,就给儿子起名黄公望,字子久。黄公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人才,经史子集,诗书画律无所不学,希望他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可谁曾想,黄公望到了考试的年龄,南宋亡了,元朝废除了科举制度,汉人学优则仕的美梦破碎了。黄公望年少气盛,一心要到官场上混出个名堂,为此,他苦苦挣扎了二十多年,才在一个叫张闾的官员手下当了个文吏,偏偏张闾又是个苛暴之人,公干闹出人命,朝庭为了平息事端,将其拿下,可怜的小职员黄公望也跟着一同下狱。就在狱中的那些年,元朝恢复了科举考试,黄公望只能望着铁窗长吁短叹。四十七岁时,才从牢里出来,心灰意冷,再无科考念头。
  失望至极的黄公望,只能游历民间,赏山玩水,唱诗交友。五十岁时,开始拜大名鼎鼎的赵孟頫为师,学习山水画。到了元代,山水画开始走出宫廷,脱离了宋画严实的束缚,开始追求意象的自由与虚静,使山水画进入一个新的境界,领风气之先的不是别人,正是前朝遗胄赵孟頫,其重视笔墨,作画时喜欢将书法融入绘画,弟子黄公望继承并光大了这一画风,他的代表作是时人皆知的《富春山居图》。那一年,黄公望七十九岁,应同门师弟无用的邀请,开始画《富春山居图》,一画就是六七年,画完没几年就去世了。完整的《富春山居图》,表现的是富春江一带的山川景色。在笔墨技法上,以披麻皴为主,以书法用笔入画,勾勒出疏松的点线,浓淡相间,偶尔也有交叉,后人将这种技法称为勾写法。在色彩渲染上,以淡赭色表现秋意,若明若暗,在秋水之上形成明媚色调,生动自然,被后人称为浅绛法。《富春山居图》被后世文人视为山水画之绝唱,享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美誉。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他对此画深爱有加,临死前嘱咐家人,将此画焚了,他好在阴间与画厮守,吴洪裕的侄子不忍名画毁于一旦,就从火中抢出,但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块。大一点的人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小一点的称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2011年,《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合体展出,离黄公望自己落款的时间,已经过去六百年了。
  黄公望不是一个爱热闹的人,除了画画,很少与人往来。他的朋友圈人数极少,都是在画史上留下大名的人。他与倪瓒、吴镇、王蒙四人都是元代山水画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坚守与努力,让华夏文化在最暗淡的时代有了一抹亮光,后人尊称他们为“元四家”。黄公望在赵孟頫家里,认识了赵孟頫的外甥王蒙,成为要好的朋友。还有倪瓒,比黄公望小三十二岁,是富贵人家出身,除了有洁癖,就是画画。吴镇长住魏塘,为人孤洁,一生清贫,不与达官显贵往来。放弃了功名的黄公望,后半辈子生活平淡,在吴地画画终老。他们几个人在吸收五代、北宋水墨山水画的基础上,深受书画家赵孟頫的影响,突出了山水画的文学趣味,使诗、书、画融为一体,让整个元代的山水画,在笔墨方面显得十分突出,创造了画史上文人画的又一次高峰,明清两代的文人画随处都会看见他们的影子。(远村说画连载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