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03日
书法写我
生活贾平凹
生活贾平凹
  认识贾平凹时,他已是著名作家,但他出门依然是自己走来又自己走回去,个子不高,浑身衣着都是黑色,右肩挎的包也一样是黑色。后来他著名得有了级别,有车坐了,但人还是一切照旧,只是右肩不背包了,但我感觉他依然背着,他背包的架势没变,印象里他背的那个包是怎么也甩不掉了。
  贾平凹见人不大爱说话,好像越来越不爱说话,大概是他在文章里话说得太多,便懒得再动口了。其实每每相聚周围人还是希望他多说说话的,他就是不愿多说,尤其是大场合说话更少。而朋友小范围聚会他就很有些放松,说一些幽默笑话,说一些生活故事,有机锋,有细节,很有些像他写的小说和散文。贾平凹平常也不爱主动给谁打电话,也不情愿接不速之客的电话,有事他倒是喜欢发短信,他可能觉得说话麻烦吧。贾平凹爱思考,勤写作,能想来他的忙。和贾平凹来往十多年,我也没主动给他打过一次电话,我害怕干扰他的思考和写作,有事我会给他发短信,要么告知他身边的小夏或老郑。我有时觉得贾平凹不爱说话其实挺好的,他将话留给文章不是一样嘛,这样都省事。贾平凹讷言,但偶尔即兴也会吼两声。陕西人将唱叫吼,符合秦人性格。贾平凹吼两声也是在极小范围,朋友惯熟,气氛高涨,周围人的激情点燃了他的激情,他就吼开了。他吼《走西口》,吼《后院里有棵苦楝子树》,感情非常投入,很是苍凉。我现在遇一些场合被朋友怂恿也喜欢吼几句秦腔,不大靠谱,但非常卖力。我吼秦腔发声是跟当年我们村那一群老黄牛学的,这些年我一直都不好意思给别人讲。贾平凹跟谁学的发声,我不便打问,他是名人,这属隐私。
  但贾平凹喜欢抽烟,嘴唇黑黑的,手指黄黄的,他抽烟已有好几十年功力了,至今功力不减,更没有戒烟的意思。贾平凹抽烟我觉得也挺好的,尽管我抽不了烟,但我觉得贾平凹抽烟好。他抽烟烟雾就将他罩住,腾云驾雾似的,有羽化成仙的逍遥,也能让他万虑归一。他抽烟能熏出文章,所以他抽烟有价值。
  贾平凹嘴里除过说话唱歌抽烟之外,再一个强项就是吃饭。他口味很重,喜欢酸、辣和咸。贾平凹吃饭是非常讲究的,讲究,不是吃山珍海味和御厨大宴,而是吃家乡饭食。家乡饭食其实是简单饭食,尽管简单但他却非常讲究,比如他经常挂在嘴上的糊汤面酸菜面,糊汤的稀稠,土豆的大小,酸菜涹的程度,面切的长短宽窄等都有要求。每有此类饭馆,他就积极推荐,呼朋唤友,欣然往之。他说的八大碗,是黑瓷碗装的翻碗子,里面有酥肉、盖碗肥肉片、丸子,再就是土豆红薯豆腐粉条红白萝卜大白菜等。他领我们在商州城吃过,据说那是当地最地道的店,他吃得投入冒汗,我等亦吃得滋润。有一次我和高亮去贾平凹书房闲聊,不觉天色黑净,说是吃饭,他就兴致盎然地说高新区那里刚开了一家,好得很。我们就驱车让他带路。转来转去,只是犯迷糊,却怎么也找不见那家店,后来又打了好多个电话才终于找到了。店面不大,完全的背街小巷,地道的陕南人做的陕南饭。他吃得香,也吃得多,还一个劲问我们好吃不?我们说好吃!他很满意。回来路上他还说好吃,可西安城这样的饭店太少了。他说自己爱在这样的饭店吃饭,还因此给好几家题过招牌呢,可吃着吃着都关门了。我们笑说还不是饭菜太简单不赚钱嘛,说明西安城像他这样的顾客也太少了。他说那倒也是,就只是遗憾。贾平凹平常工作时,一个人吃饭更简单,下楼不是吃碗泡馍,吃碗捞面,就是回去提几个包子。他给我说吃包子好,包子啥菜都能包,又省事省时。他工作忙了,觉得下楼吃饭麻烦,就自己动手。但他不让别人看他做饭,我想他做饭也不会很复杂,但一定满怀了想象,是文学的想象,这样他做饭吃饭就有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庸常的生活便有了难得的滋味况味。有那么一天,我去贾平凹书房闲坐,不觉到了吃饭时分,我就约他和司机小夏出去吃顿便饭,他说:“不出去了,老家人刚送来了锅盔,还有豆腐和蔬菜,我给咱做顿饭吧。”这令我喜出望外。我便与小夏坐下来继续喝茶。他就下厨开始忙活。他做饭果然功夫娴熟,做出的饭菜果然像他写的美文。这是我吃得最滋润的一顿饭,物质与精神双重惬意。
  贾平凹衣着朴素,尚简,喜欢黑。就说贾平凹那么爱思考,头发却乌黑没一丝白,与衣着俨然形成一个黑色整体。我觉得贾平凹很像一根巨墨,六十余年熬出来的老墨。人磨墨,墨也磨人,而墨又分了五色,这块墨将会写出多少精彩的文章啊!
  贾平凹是陕西作协主席,要忙陕西文学发展。他又是著名作家,写作是天职。读者希望不断看到贾平凹有新作,他也期待自己保持劳动人民的一贯本色,所以贾平凹不只属于他自己,贾平凹属于中国文学。不断行走是命运对贾平凹的安排,他也已然形成了习惯。贾平凹忙得有秩序,万变不离其宗,中心还是文学,这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贾平凹每天上午七点半准时到书房,晚上十一点半回家,有时太忙就住书房了。聚一聚,冲一冲,贾平凹坐得,走得,他坐的是冷板凳,走的是一般人不愿去的地方。随遇而安,迎风来去,甘愿“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贾平凹到生活中去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他也不用带笔和采访本,真正深入生活了,其他都是没用的形式。当年他为写《高兴》搜集生活素材,与几位热爱文学艺术的朋友去感受生活,生活原型住在城市一隅的垃圾场,垃圾场是垃圾的山,既脏又乱空气也不好闻,但贾平凹在那里和生活原型聊得很惬意。不觉到了吃饭时间,生活原型留大家吃饭,贾平凹端起一大碗连锅面说吃就吃,而陪贾平凹的人见状纷纷托词有事都走掉了。他这样深入生活无疑是接地气的,他写出的作品也就具有普通人的情感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