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16日
书法写我
走进大自然
走进大自然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叫《走路》的文章,引发过许多朋友与我谈论。朋友说我这篇文章有一定哲理。我说不是文章有哲理,是人从站起到行走本身就是非常具有哲理的事情。一样站在那儿,我站不出树的笔直,也没有树站得长久。这样我就经常去古城墙根的碑林流连忘返,也经常去拜谒黄帝陵和仓颉庙,手抚着有几千年树龄的古柏古槐,像面对了一个个智慧老翁。风吹来,老翁如语。多少改朝换代,多少人事沧桑,老翁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冥冥中我多想也站成一棵树!每每行走,不管是去北大、清华那些高等学府,还是徜徉在都市乡野,也无论遇到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幼,我便想,我遇到的他们个个都是老子、庄子和孔子。
  大自然无疑是一本大书,行万里路,也就是读万卷书。人的智慧是来自大自然的智慧,人的灵感也是来自大自然的灵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取类比象,人类从大自然中获得智慧与灵感才化育了文字,文字可以说就是大自然大美的图腾,文字自然也就具有了人性与神性。“折钗股、锥划沙、印印泥、屋漏痕……”是来自大自然的觉悟;“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是来自大自然的觉悟;蔡邕观工匠刷墙而创飞白书,王羲之观鹅戏水而会书意,张旭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而通大草,怀素观夏云多奇峰而字态变幻莫测,黄山谷在山峡见船夫荡桨而增气魄,鲜于枢遇车夫在泥泞中拉车而得用笔堂奥,文与可观蛇斗悟书法变化之奇趣……这还是来自大自然的觉悟。
  中国文化尤其是书法,其隐喻性暗示性意象性均来自大自然。
  许多年来,我一直在大自然中行走,我的灵魂在天地间自由游荡,我对人生和书法的觉悟,也一样是我面对大自然而获得的觉悟。
  目击道存。当自然之景,过目成感官之影,入心合情感之像,出手化笔墨之意,这大概就是艺术的成因。
  从此自然到彼自然,一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是原本,是规律,是守常之道。
  于右任曾说:“我绝不是因为迁就美观而违反自然。”于翁一语中的,于翁是得了道的,因此,于翁腕下的书法便化天地万物之大有而一派烂漫。
  行走不但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行走也是一个人追求艺术高标的自觉。
  走进大自然,人便是自然人,心便是自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