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7日
辞世十年:王炎林及其艺术再度引发强烈共鸣
辞世十年:王炎林及其艺术再度引发强烈共鸣
王炎林 《你猜》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09年

  10月30日在西安美道酒店举行的由陕西省中国画学会主办的那场纪念王炎林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谈会,让我陷入了更多的思考:一个艺术家离开了十年为什么会让众多人在心里无法忘怀?除了个性独具的作品,更多的是艺术家的思想、言行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座谈会犹如一块石头投入湖中,击起层层涟漪。
  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维度所作的精彩发言感染了所有与会者,引发强烈的共鸣。他们有的回忆自己与王炎林相处的日子,有的在继续解读王炎林和他那个性独具的绘画作品,而更多的,则是在时隔十年后,再看王炎林的艺术生命、艺术贡献和对陕西画坛的意义以及由此引发的多方面思考。
  王西京在发言中说,正是王炎林这样优秀的画家才使在继长安画派后,陕西画坛继续享誉全国。缅怀王炎林,就是要学习他锐意创新的精神,学习他爱憎分明、敢于担当的情怀。崔振宽将王炎林的作品分成四个类型,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郭全忠深情地说,对于王炎林的离开,他自己失去的更多。程征认为,王炎林的贡献不仅是画作,更有他对陕西中囯画群体崛起而发挥的作用。张渝用传统文化中“侠”和“义”二字说起,深入解析王炎林及其艺术的现实意义。沈奇不但为会议提供了书面文章,而且现场发言,但他认为王炎林“不属于”陕西,也可能“不属于”中国,他可能是“属于”世界的。石丹说王炎林就是她们伍眉画社的精神领袖;傅强说起王炎林老师在当年艺考时对他们的教导,几度哽咽……76岁的画家高民生则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座谈会是对他心灵的一次洗礼,老人家发言完,不停地拭眼泪。
  大家对举办这次座谈会的意义给予了积极高度评价,并且建议继续梳理王炎林的笔记、年表等文献,编辑画册,举办完整的展览,让王炎林的精神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担任这场座谈会的主持人,为让更多与会者有发言机会,改变以往风格,未在中间点评,但仍有不少准备发言的朋友因为时间原因未能如愿。这场座谈会应该说已超出了我原来的预期。如此分量的前辈艺术家、理论家、媒体人士友情出场支持这次座谈会,正说明了王炎林先生的人格魅力,也说明这件事做得很值。
  座谈会不仅是对王炎林先生的怀念,还有在学术研究方面的重要收获,这对今后深入研究王炎林及其他已故和健在的老一辈艺术家,客观清楚地认识陕西美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积极意义。作为这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我还要感谢王西京老师的信任和王炎林先生女儿王檬檬教授的大力配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