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30日
陕西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启动
陕西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启动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齐敏 宇文云波)10月28日,陕西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启动会在延安市延长县举行。陕西省副省长魏增军出席并宣布基地建设正式启动,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魏稳柱主持启动会。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党双忍讲话。延安市副市长张强致辞。陕西林业集团董事长方有为介绍了基地建设情况。
  根据《陕西省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9—2035年)》,陕西将在53个县(市、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等措施,着力培育乡土树种,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努力营造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到2025年,建成国家储备林基地168万亩,其中人工林集约栽培21.84万亩、现有林改培146.16万亩。长城沿线重点发展侧柏、油松、樟子松、榆树、杨树、旱柳等生态储备林和大径级用材林;黄桥林区重点发展辽东栎、柴松等工业原料林和大径级用材林;关中北山重点发展辽东栎、七叶树、梓树等工业原料林和生态景观林;秦巴山区、汉丹江两岸重点发展栓皮栎、桦木、漆树、榉树、椴树等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到2035年,达到420万亩,其中人工林集约栽培54.6万亩、现有林改培365.4万亩,一般用材林基本实现自给,珍稀用材树种种植面积稳定扩大。
  党双忍指出,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以绿治黄”方略,在生态空间由黄变绿的基础上,推动浅绿向深绿转变、由绿色向美丽转变,加快生态空间绿色革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树立起“投行思维”,各方共同努力,一起按下“十四五”陕西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快进键”。延河是延安的母亲河,是黄河心脏地带的一级支流,其最长河段就在延长县。在延长县举办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启动会,加快延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重大的政治意义。
  党双忍强调,根据自然环境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我省生态空间保护修复,从北到南可分为陕北长城沿线生态修复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关中平原生态协同发展区、秦巴低山丘陵生态功能区,白于山区生态修复带、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示范带、关中北山绿色重建带、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带、汉丹江生态经济走廊带,即“四区五带”。全省10市53个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县(市、区),要找准位置,深刻认知区域生态空间特征特点,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施策,确保基地建设有效实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