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16日
秦岭记游
秦岭记游

  莽莽秦岭,分隔南北,殊异暖寒的伟绩丰功,人所共知,自不待言。“踏破中原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秦人所挂念之秦岭,自是与外人不同,大约常在己身之畔。每当雨后初晴,至开阔地,极目四望,那一幅“山抹微云”的图画,总令人恍惚间,似入梦里江山。
  以秦岭之博大,窥一斑,是远远见不到全豹的。非要“身在此山中”,才有真正的体验。秋景风光,正是进山佳日,何不呼朋引伴,游历一遭?
  天色为幕,初日空悬,淡淡日光映照着山峦。云气缭绕的神秘,连绵起伏的宽广,肃穆雄浑的悲壮,思接千载的凝望,透过感官,叩问着观者的心房。立于山巅,所视茫茫,唯觉此身渺渺,常盼此刻永驻。忽见飞鸟掠空,近闻鸣声在耳,满目灿然,便知晨光明熹,一日方始。
  向山中腹地进发,一路落叶铺地,轻步于上,无甚感觉,待走过回望,满地黄叶依旧,环顾四周,其声萧萧,这一刻,才饱尝秋的况味。远山随着清涧,仿佛长者在侧,肃然挺立。杂花衬着高树,好似朋侣偕游,随步而行。大树参天,茂盛的枝叶中漏出疏疏的日光,颇有暖意。缓缓行步,不意这一处,别有洞天。坐于溪边石上,静观流水潺潺,远望叠嶂层山,听,何处鸣蝉?看,何处生烟?原来是王诘摩的诗句,触景生情,自叙心怀——“临风听暮蝉”“墟里上孤烟”。待石溪梦醒,见隔水无人,望日已西倾,疲惫稍缓。只觉暮色下的秦岭,定然别有一番景致。于是登高望远,只见雾气四散,金光万点,声入耳畔——“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此时,应默默无声,凝神观照才好,纵有诗佛的妙笔,也道不尽个中滋味。又过了几时几刻,月上梢头,似偌大的空房里,一灯如豆。风又萧萧,落叶翻飞,该回去了。
  回想一天所遇,心中无不慨然赞叹,自然之鬼斧神工,造化之钟灵毓秀。更由衷倾慕,古今诗人的佳句佳篇,是他们用笔墨写就了秦岭文化,为秦人,为每一位来到秦岭的中国游客,构建了精神的皈依之所。秦岭,这精神栖息之所的实体,便是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果秦岭的生态遭遇破坏,再动人的诗句也无法附丽。只有每位来到秦岭的游客有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意识,秦岭的生态才会万古长青,造福子孙后代。
  西方诗人,曾以“诗意的栖居”形容人的生存状态。来过秦岭,被秦岭山麓的曼妙诗句滋养的中国人,大概最符合这种状态,不是吗?想着想着,唱着唱着,不觉已走到尽头。望着满天暮色,忽成一绝——“暮色催人去,月华落心头,谁人慰孤影,美景几时休?”且吟着这首小诗,伴着溶溶的月光,原路折返吧!心里却是充实且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