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23日
激情的颂赞深刻的写实 ——读忽培元先生《乡村第一书记》感言
激情的颂赞深刻的写实 ——读忽培元先生《乡村第一书记》感言

  著名作家忽培元先生的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以其昂扬向上的时代主题,一身正气的主要人物形象,当代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扎实的细节、朴素的文风、精粹的语言、独到的叙述方式,完成了一个勇于担当、善于创新的当代作家给他的时代和人民的高分答卷,值得一切有为青年们研读和鉴赏。
  紧贴现实的时代主题
  大家知道,由于中国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农村学校的严重萎缩等种种原因,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由过去的“386174”部队(妇女、儿童、老人)住守,干脆变成了老人村或者是空壳村,农村生产发展没有了动力,农民生活没有了活力,曾经生机勃勃的农村社会、“乡土中国”,也面临着逐渐解体的危险。
  于是,给全国农村第一线下派“乡村第一书记”,成了近年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社会发展与进步,组织和教育广大农民凝心聚力、振兴乡村的重要措施。也就是说,忽培元先生撰写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不像多数作家是在时过境迁,生活、思想、情绪等得以沉淀,能够看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深刻时候,而是选择了一条“与生活同步”的艰难路径。表现这样一个“现在进行时”的现实题材,是很容易成为政策图解和“时代传声筒”的。
  忽培元先生凭着他对党的农村政策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对农业发展升级之出路的深切关注,对全国农村现状的通盘洞悉,对当前农村各方面生活的熟稔,对农村社会各种成员的透彻了解,抓住了乡村社会中文明与愚昧、先进与落后、贫穷与富裕、传统与创新、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等多种矛盾和斗争,用长篇小说这样厚重的方式,第一时间献上了当下在“乡村第一书记”带领下,脱贫致富、重建家园、重鼓斗志、重振精神的成功范本。其对当代生活的深度切入与同步跟进、同步表达是这部长篇巨著尤其值得肯定和赞赏的亮点之一。
  就在眼前的先锋人物
  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中写的是江北省颍川县牛头镇上牛湾村,是以河南淅川县银树坪村为生活原型和写作背景的。
  而这个上牛湾村,在驻村第一书记白朗进村之始,是一个水、电、路、(通)信基本上“四不通”的村庄,贫穷、落后、闭塞,并且被一股灰暗乖戾的歪风邪气所笼罩。可以说这个村正是当前某些落后村庄的一个典型缩影。面对这样一个村庄,可能每一位读者都会想着谁才能把这样一个落后村庄引领上脱贫致富、振兴发展之路呢?会是这个年轻人白朗吗?
  然而,正是这个看上去语不惊人、貌不出众的“乡村第一书记”白朗,在县委书记石坚、县长韩万才和镇党委领导强有力地支持下,在外省大企业家黄凯的传、帮、带的帮助下,与他的支委刘秦岭和村委王石子这两人一起,在解决公私矛盾、官民矛盾、劳资矛盾、城乡矛盾、正邪矛盾以及建设与环保、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等一系列矛盾中,把一个曾经是穷山恶水、民不聊生的落后村庄,仅仅一年多就改造成了一个山青水秀、文明富裕、人气旺盛、正气充盈的美丽新家园。细读小说文本,我们深知,上牛湾村的每一个哪怕最是微不足道的发展、变化与进步,都浸透着白朗和他的战友们的汗水与心血,绝不是凭空而来的,更对上牛湾村的这一系列改天换地的巨变,不得不心悦诚服,也在不知不觉间,与书中那些村民们一起喜上眉梢。
  小说中的核心人物白朗,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本书作者忽培元。他于1955年出生在延安,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在延安农村插过队,并且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即便他成为更高一级的党政领导,他也从未割断过与农业、农村、农民和故乡、故土的脐带。小说中白朗的形象如此丰满而感人,应该是写出了作者自己的亲闻、亲见和亲历者的生命感受的。这有点类似于老托尔斯泰,他在自己的几乎每一部长篇小说当中,都会有一个人物投射进作者自己的影子,如《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唯其如此,人物才这样栩栩如生,小说才这样打动人心。
  广阔无垠的小说世界
  《乡村第一书记》虽然写的是一个人与一个村庄的成长史、奋斗史、发展史、振兴史,但它通过主人公的社交活动和行动轨迹,把小说的有效空间扩展到了全国,乃至于全世界。
  首先,上牛湾村,地处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处,这就为我们的主人公搭建下了活动的通达舞台。白朗是由中央国家机关下派到上牛湾村的,这在空间上本身就拉开了较大的距离。而白朗在被下派之前,与其一同接受集体培训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出类拔萃的青年先锋。白朗在村上,工作和劳动之余,几乎每晚都写日记(微信),当这些日记(微信)发出后,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们的点赞、慰问勉励,而这样的形式便将小说的空间扩展到了全国。通过他的这些撒在全国各地的战友们的牵线搭桥,当他与外省大企业家黄凯建立起了合作伙伴关系后,这种仅仅停留在微信群中的空间距离,就变成了现实世界的空间距离。还有,白朗的对象陈璐远在美国学习深造,这就自然而然地把小说的空间,扩展到了“世界”范围。
  还不单是空间上的广阔无垠。小说家通过对姜姓始祖姜子牙、对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对芈月山、对姜姓祠堂等等的历史回顾,还大大拓展了小说在时间上的距离,增加了整部作品的历史厚重感。
  现实主义的美学定位
  当我读完《乡村第一书记》后,我所联想到的是《创业史》《白鹿原》《山乡巨变》《艳阳天》等当代文学史上光照千秋的现实主义小说名作。作品中,作家借主人公白朗之口吻写道:“小时候阅读柳青先生的《创业史》,集体主义精神,互助合作,牲口合槽,引进新品种,精耕细作种植水稻,增产丰收……那一阶段,农民农村农业的精神面貌令人至今难忘。”而当我们读完《乡村第一书记》这部主题深刻、人物鲜活、文笔精湛、风格厚重的长篇小说后,我们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得出与人民网一样的结论:《乡村第一书记》,它就是一部当代中国农村的《创业史》。
  它为时代新人而歌,为农民脱贫致富而歌,为中国乡村振兴而歌。毫无疑问,这样的赞歌,是一曲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新阶段、新事业、新征途的“奇志歌”与“正气歌”!
  忽培元:可让读者忘却其“官员”身份的天才作家
  忽培元先生的创作,非始于《乡村第一书记》,也绝不可能止于《乡村第一书记》。仅我本人所读、所藏的他的书,就有长篇小说《雪祭》,中篇小说集《青春记事》《家风》,中短篇小说集《土炕情话》;散文集等等24部作品,约600万字。另有《刘志丹将军》《谢子长评传》《阎红彦将军传》三部,是我所未能见到的。
  一个有着大量党务政务工作在身的领导干部,能够在十分繁忙的实际工作之余,创作出如此丰硕各类作品,则他的“勤劳、质朴、诚实、坚定”(忽培元先生语)是无庸置疑的。当代中国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生前,对忽培元有过这样一段评价,他说:“忽培元不仅有文学创作的鲜活而敏锐的灵感,而且有理论审视的严密,更难得一腔澎湃着的诗性激情。我常司空见惯着天才之说,忽培元当属天生之文学创作天才。”
  毫无疑问,忽培元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坛一位可以让读者忘却其“官员”身份的天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