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07日
习帖时间
习帖时间

  学习书法要有正确方法,观念对,一对百对,观念错,则一错百错。所谓捷径,就是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通过在北大为期半年的系统学习,我对书法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北大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开阔了我的文化视野。我在检讨以往的书法学习,实在是有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只是随心所欲,竟然毫无方向。这种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式的盲目学习,到头来只能是哪里天黑哪里歇,绝对不会抵达一个理想的高度。况且以往的学书也根本不知道理想在哪里,只是凭了过剩的热情在行事。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利用特殊的书写工具和媒材,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门视觉艺术。这是我对书法下的定义。
  遥想汉字产生于生活,生活又因汉字而有了诗文,随后可爱的先祖就提着自己发明的毛笔满世界即兴挥洒了。字、文、书三星拱照,从此便有了书法璀璨的星空。当三星辉映了卧雪庐,我的心底也一片光明。因为虔诚而生静心,于是,我经常仰望星空。寻找是生命里一直在发生的事情,我曾欣喜地找到过许多东西,继而又随手抛却了。春夏秋冬复春夏秋冬,经历了太多的岁月淘洗,如今唯有书法融入了我的生命。生命成长的过程无疑也将会成为我今后书法成长的过程。我和所有的花草树木一样来自大地,思想虽如云般在头顶飘飞,但我坚定地认为双脚须臾不敢离开大地。树大根深,我匆忙的双脚什么时候才能扎根呢?(《我的卧雪庐》序)
  定力,是一个人从事任何事业的心理素质和行动准则。
  我将我的书法学习规划为三个十二年,即十二年习帖,十二年习碑,然后进入十二年的草书学习时间。结果已无所谓,我希望这个相对漫长的人生过程能让自己得到历练与升华,不至于因碌碌无为而痛悔。
  帖学是指研究法帖的源流优劣以及书迹真伪的一门学问,也指崇尚魏晋以来法帖的书法学派。法帖包括帛书、纸书等墨迹,也包括五代以后开始出现的刻帖。帖学起源历史悠久,由篆隶发展而来,历经周秦汉魏晋而五体皆备,特别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将其更加完善成熟,形成了完备的笔法与书体。“二王”以降数千余年,帖学方兴未艾,代有才人,几乎贯穿了整个书史,彪炳了帖学的辉煌。可以认为“二王”以降的帖学书法是中国书法的正脉和主线。而就书法的审美而言,帖派书风追求的是飘逸、潇洒、妍媚之美。帖学讲笔墨,讲气韵,多能准确地反映作者当时的心境与时空观,进而彰显书法的写意精神。中国书史上的三大行书,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者放浪形骸,纵情笔墨,穿越时空,发悲悯情怀,而成千古绝唱;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作者满怀忠义,笔如刀枪,满腔忧愤,化成点点墨痕,而成千古檄文;苏轼的《寒食诗帖》,作者身处逆境,苦雨疾风,高怀旷朗,真气弥漫,而成旷代豪歌。可以说三大行书堪称帖学的杰出代表,其思想性、艺术性卓然高标。书文双桨并荡,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其光芒辉映中国书史。
  思想需要涵养,笔墨需要历练,以历代优秀帖学为蓝本上下求索,千锤百炼,让毛笔生长在自己身上,成为肢体的延伸,在潜意识里变成肌肉记忆,这需要时间。我之所以将这段时间初步规划为十二年,也许其中暗含了某种秘义,其实十二年的时间在当时实在是灵机一动。我觉得这种习帖真正要产生固化效果起码需要十二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