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陕西非遗项目
安康花鼓子
  安康花鼓子,最早是由湖北、安徽、湖南的移民传入的。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融合,加之南北方言的浸染,至清代康乾时期,声腔韵独具特色的安康花鼓子才最终定型。民间俗称“花鼓子”。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在一村和另一村打对台、打围鼓、小场子、采莲船、农夫耕作、幼童放牧、农村妇女针织、红白喜事、节日庆典等场合都用花鼓子演唱。
  安康花鼓子可分为上河调和下河调,即以汉滨区为界,汉滨区以上为上河调,以下为下河调。上河调下河调在结构上是统一的,锣鼓点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上河调的音程跳跃较大,因此显得活泼、高亢、嘹亮;下河调反之,平稳、柔和、细腻。安康花鼓子演出极为方便,不同场合,不同的场景(节日喜庆,婚嫁添人,升迁盖房,自娱自乐等),支上锣鼓家什就可以开始演唱。演唱的内容可以是历史故事,也有上辈传流下来的传统段子,可以演唱当地的风土人情,还可以即兴创作,对看见的事物现场编词演唱。幽默调笑,纵是取乐对骂,也没有恶意,不伤大雅,不伤和气。
  安康花鼓子演唱基本句式为七七八五四句段,音随字走。在基本曲调不变的情况下,行腔放调灵活多变。演唱中可加入数板,长短自由,但仍讲究归腔合辙。
  安康花鼓子曲调优美,旋律活泼跳动,易记易唱,不受嗓音限制,音调可高可低。它前无引子,后无收缀,张口即奔主题,可长可短,即兴性强。数板有极大的呈现空间,可喜、可悲、调笑、对骂,生活情趣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