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全国首部关于秦岭的大型电视动画系列片《秦岭四宝》的主题曲《天地之灵》已正式发布,听后如置身广阔的秦岭山脉,风光绮丽的群峰众谷如现眼前,该动画片预计明年将会和广大观众见面。
作为首部秦岭生态保护题材电视动画片,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创作故事,文化艺术报记者采访了本片导演王裕民,向您揭开“秦岭四宝”的神秘面纱。
用“秦岭四宝”讲好秦岭故事 秦岭是中国心脏地带顶级生态空间,中国中央山脉,连接东西,和合南北,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因此成为人们恒久传颂的东方传奇,更被称为中国的“生物基因库”。多年来,秦岭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达到69.65%,森林蓄积2.7亿立方米,有种子植物38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580多种。
“秦岭四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栖息地面积不断扩大。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朱鹮种群数量由7只发展到全球4000多只,被称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羚牛数量4000多头,金丝猴数量超过5000只,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扮靓陕西多彩的生态空间。
《秦岭四宝》着重描述了秦岭之中四个族群,熊猫、朱鹮、羚牛和金丝猴的生活状态和爱恨情仇。它们或互相斗争或相互保护,它们身怀绝技也难免挣扎求生,它们可能面对分离也惺惺相惜;秦岭中的生灵们坚强绽放,在天地间生生不息。该剧目前已在国家广电总局完成备案公示。
该剧导演王裕民从事影视创作十余年,据他介绍:此次以“秦岭四宝”为主题,创作大型电视动画系列片《秦岭四宝》,一是紧贴十三五规划和新时代主旋律,挖掘弘扬陕西地域文化,发挥特色优势,讲好陕西故事;二是传递中华传统美德,促进传统文化启蒙与传承,展现传统智慧,从而引导青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与非遗文化,提升少儿对陕西文化的兴趣;四是倡导大家保护秦岭自然生态环境。
第一次创作野生动物题材的作品
王裕民表示,创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困难的:“这是我们第一次创作关于野生动物题材的作品,创作剧本时需要了解大量的关于动物生活习性和秦岭自然环境和气候方面的信息。”在这期间他们得到陕西省林业局的支持,经过专家研讨会使得在剧本创作中融入了更多专业性指导,使得剧本的理论支撑和知识点更加丰富,通过深入了解也激发了很多创意的点子,使得剧本更加完善。
在他的创作中,整部动画从秦岭“原生动物”的视角入手,将动物们的情感拟人化。通过描绘秦岭气势磅礴的整体景象以及险象环生的自然环境,来呈现秦岭珍稀动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及其族群内部和族群之间的相处之道。在故事内容上,本动画通过描绘秦岭的山水风貌和自然环境,以及动物们在生存和迁徙以及繁衍中所做的种种努力,来阐释秦岭的自然和谐和生命之美。2020年4月21日,《秦岭四宝》主题歌《天地之灵》正式发布。该曲由著名音乐制作人周勇先创作。王裕民表示:“这首歌的意境和表达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对于这部动画片的整体的基调定位。”整首作品浑厚而苍茫,听之如置身广阔的秦岭山脉。自然界的生灵们在幽深而静谧的森林中无忧地生活着;小鹿跳跃、羚牛追逐、花草树木奋力生长,河流山川无尽奔腾,风光绮丽的群峰众谷如现眼前。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坚强、勇敢、善良,它们对秦岭常怀敬畏之心,在这片广袤的森林中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兼具科普严谨性和动漫趣味性 动画片作为文化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娱乐和教育功能。优秀的动画片都应是艺术性、思想性、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或潜在或显在地包含一定的教育意义,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
“《秦岭四宝》以动漫形式展现秦岭动植物和自然景观时,力求兼具科普的严谨性与动漫的趣味性,为青少年打开一扇窗,以充满曲折和想象力的故事情节刻画生动而富有个性的角色形象,对于我们表达出有内涵、有灵魂、风格鲜明的陕西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着很大的帮助。”王裕民表示,“而这个,正是我们创作本部动画的最初目的。”其中的励志故事和文化情怀,还可以提升少年儿童的文化素养。剧中讲述的动物与植物的相关习性,则可以为观众普及知识,寓教于乐,是一部适合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观看的优质动画。据了解,该剧共52集,每集约12分钟,预计2021年6月与观众见面。
同时他也讲道,自己的团队作为陕西本地企业,在这部动画的制作过程中,更有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内容生产优势,承担起文化宣传责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弘扬主旋律、引导青少年为己任,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
文化艺术报记者 张锐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