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06日
书法写我
长稔原
长稔原
  生命的诞生,完全是无中生有的事情。一旦呱呱落地,就会成为一个事实、一个存在,这故事便随之不断发生,成为一部人生长剧。自己过自己的人生,这人生却成了别人的风景。1957年仲夏端午,一个朝霞满天的早晨,我出生于秦岭北麓的渭南长稔原。
  长稔原也叫长寿原,诗意,吉祥。整个平原平展展地一望无际,好像上苍的鬼斧神工有意切削了一般。我们村子在长稔原中央,可以说它就是平原的中心。村子去东西各五里,去南北各十五里,像一块平摊的牛舌大饼。小时候,我站在村口,望着网状的土路全都从我们村子出发伸向天边,就确信了我们村子是整个平原的中心。我甚至固执地认为,平原的中心,也就是世界的中心了。
  有一个传说,一直印在我的脑子里。说是长稔原本是一块风水宝地,不知被哪朝哪代哪位皇帝看上了,想着在此建一座都城,无奈平原西边有道深沟留下一个缺憾。不想,这事竟让远在天宫的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娘娘就有意要成全这桩人间美事。一日,天刚薄明,王母娘娘就从天而降。她收住飘飘衣裙,就地拢了一堆黄土。这时,正巧遇见一位勤快的老翁要下地干活,王母娘娘便问:“这位老翁,你说我衣裙里的这些黄土能不能将眼前这道沟填平?”老翁当然不识眼前这位大仙会有什么神力,一怔,便只是摇头大笑:“哪能呢,你可真会开玩笑!”这令兴致正浓的王母娘娘一时有些不悦,遂将衣裙里的黄土扬了出去。黄土远者成岭,这就是长稔原西南方向的那道牛寺岭;余下的黄土就近聚了个冢,这就是长稔原西北方向那个隆起的刘村冢。
  这可能是村里人为取乐而编造的一个荒诞故事,但那时我却信以为真了,还遗憾着我们村子因此而没能修个钟楼鼓楼什么的,不然,我的故乡该会多么风光,我们村子因此也一定会热闹非凡。由此,在以后的生活中我竟被潜移默化,关于我们长稔原的神话和我们村子的中心意识,一味在心中滋长,让我原本的自卑心理竟蓬勃而生长出某种自大,我就一直认为天底下唯有我的故乡好,就像我一直认为天底下就数我母亲做的饭好吃一样。故乡在我心中被刻画得美丽绝伦,就连昔日的贫穷与苦难,也都变得分外温馨了。
  我爱长稔原。
  长稔原五彩缤纷,长稔原诗意曼妙,长稔原让我魂牵梦萦……长稔原春天是绿色,夏天是红色,秋天是黄色,冬天是白色;长稔原春天和风细雨,夏天烈日当头,秋天月光如水,冬天满目冰雪;长稔原春天喜鹊登枝,夏天金蝉长鸣,秋天大雁列阵,冬天啄木声声;长稔原春天垂柳如烟,夏天白杨呼喊,秋天桐叶飘零,冬天柿树如铁;长稔原春天大田开油菜花,夏天菜园开南瓜花,秋天崖畔开野菊花,冬天窗户绽大红花;长稔原春天田野起雾霭,夏天晴空挂云彩,秋天村头绕炊烟,冬天屋舍摇灯光;长稔原春天孩子们唱儿歌,夏天小伙子挥镰刀,秋天村妇们摘棉花,冬天老人们围着火炉抽旱烟;长稔原春天老牛在地里耕田,夏天孩子在涝池戏水,秋天猎人在荒野撵兔,冬天汉子们在饲养室闲谝……我的长稔原啊!岁月漫漫,故乡是一坛陈年老酒;风雨沧桑,故乡早已成迷离大梦。老酒让我沉醉;大梦让我归乡。

  史星文,1957年端午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理事。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兼秘书长。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陕西省作家书画院副院长。
  曾先后被评为“陕西十杰青年书法家”“陕西德艺双馨艺术家”和中国书协表彰的“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
  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展览20余次,获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5次。
  散文作品曾在北京大学获奖。
  出版书法散文集10余种。系列散文在《书法导报》《书法》《美文》《报刊荟萃》《西安晚报》等连载,并散见于《映西日报》《延河》《书法报》《散文选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