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李济朴)4月10日,西安市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和集中供热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有关情况。
据介绍,2019年,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呈总体改善趋势,全年优良天数225天,较2018年增加10天。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中,首次整体退出后20位。特别是全年优级天数达到了41天,较之历史最好的2018年又增加了10天,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进入全国前30名。
2019年,西安市共有25家集中供热企业,供热面积约25341万平方米,较去年增加2296万平方米。共有燃气锅炉409台,燃煤锅炉64台。
2019年11月8日西安市集中供热锅炉错峰点火预供热至2020年3月23日上午8时供热期结束,共计129天零8小时。
截至2020年3月31日,西安市PM2.5平均浓度为7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8.2%(国家尚未公布最终数据);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20天,较去年同期减少7天。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西安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发布会上,西安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梁朝介绍了西安市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情况。他表示,西安市对标《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制定了《西安市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确定了23类重点工作,74项主要任务,121条具体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完成“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771户、完成25家工业企业VOCs治理项目和7家砖瓦、铸造企业废气综合治理、完成居民清洁取暖14.72万户;完成12台燃煤锅炉清洁化改造;完成1544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累计淘汰高排放老旧车辆54128辆,依法查处打击取缔“黑加油站点”及流动油罐车10起、城区及县城道路保洁机械化清扫率分别达到95.3%和86%;全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95.9%。
针对当前西安市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他表示将对标国家和陕西省上年度工作要求,科学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根据不同时段主要污染物类型主动应对,近期突出抓好扬尘污染防治,并提前做好应对夏季臭氧污染及“冬病夏治”相关工作;发挥科技治霾的主导力量,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运用,依托西安“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大数据”分析、调度作用,逐步实现“人防”向“技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