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 4月10日10时,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主持。
全省工信系统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一手抓日常经济运行,确保全省工业经济保持合理的增速,另一手以创新为动力,积极实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狠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全省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工业总量不断做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支柱产业蓬勃发展、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民营经济焕发出崭新活力。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6645.82亿元,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8907.23亿元,工业经济总量从全国第18位跃升至第12位。
五年来,省工信厅共安排省级工业发展资金59亿元,支持重点项目7000多个;培育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38户、省级60户;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26户、绿色园区2个;入围世界500强企业2户、中国500强企业6户、中国制造500强企业5户。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利润972.4亿元,较2014年增长25.8%。
省政府专门设立40亿元专项资金,先后培育引进了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汽车产业龙头企业。2019年,完成产值1834.43亿元,较2014年增长57.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建设。2019年,全省电子产品制造业完成产值1341.09亿元,是2014年的3.4倍。化工产业完成产值1402.73亿元,较2014年增长66.2%。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4658.41亿元,较2014年翻了一番。原材料产业完成产值7130.02亿元,较2014年增长45.4%。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762.89亿元,较2014年增长47.2%。
2019年,由我省筹建的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正式揭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挂牌8家、筹建18家。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户,“小巨人”企业9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87户。被认定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业示范企业3户、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2个。
2018年12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3条”政策措施,加大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2019年,全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4070亿元,较2014年增长50.9%。
回顾过去,我省制造业发展成效显著;展望未来,制造强省建设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努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三是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四是切实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五是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力争到2025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0户、制造业单项冠军100户,争创国家级单项冠军及“小巨人”企业50户。全省制造业总产值达到2.5万亿元以上,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以上。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0家,绿色园区10家。
着力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重点围绕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智能终端三大方向,壮大信息技术产业;引进一批合成塑料、合成橡胶等企业项目,推动“煤头化尾”产业链全面发展;推动“新舟”系列支线飞机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电力装备、轨道交通等大型成套装备;发展一批符合国防、高端装备行业需求的前沿新材料;着力打造千亿医药产业,建立健全医用防疫物资保障体系。
加大“小升规”培育力度,强化县域工业集中区承载能力,孵化培育一大批具有蓬勃活力和创新能力的中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