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家山,一个十分隐蔽的地方,山连着山,峁连着峁,七山一水二分田,虽然只有1675人的山里小村,但它却被世人誉为洗涤心灵的一方净土。
新冠疫毒袭来,大多数城市或多或少都有人感染,穆家山一枝独秀,无一人感染。
难道这里的人有什么特殊功能,还是对新冠病毒肺炎具有很强免疫力?其实并非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当地政府对本次防疫抗疫工作的高度重视,守住该村唯一的一条进村硬化路口,切断疫毒源,将疫毒拒之门外。一位在武汉办事归来的村民,被提前在村道口等候的执勤人员拦住,并随即送进指定医院检查后,强制隔离。
二是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有力地阻隔了病毒传染能力。
通透的蓝天,圣洁的白云,默默的青松,盈枝的硕果,勤劳的人民,欢快的牛羊,这一切都令人如痴如醉。经雨洗涤过的山,经风梳理过的林,无不闪烁着纯净明快的美。
当年穆桂英破洪州途经此山留下马蹄印,是穆家山美丽的传奇故事,绿色是青山的颜色,是最具生命力的色彩。穆家山人自古就有崇尚绿色,亲近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文明传统;周围四山高耸,峻峭的山峦是一道道与世隔绝的天然屏障;行安然,居安然,随遇而安是这个村的特点。一座座零零落落的瓦舍木屋分布在山山岭岭,屋顶与树木融为一体,森林茂密,田陌纵横,一尘不染,与世无争,让你为这种纯净、实在和静美而感动。
曾记得非典那年,村里人连个喷嚏都没打过,生产照常,生活照旧,这次疫情袭来,城市里人心惶惶,因为人口高度密集,流动性大,疫毒传播迅速,蕴含着巨大风险,稍有不慎,就会被感染,酿成灾难性的事件。自古以来,人类行为往往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导致大规模流行病传播难以准确预测。
穆家山的环境非常好,旷野清明,空气新鲜,鸟语花香,村容整洁,独特的地理优势让病毒望而却步,无源传播,无逢可钻,无处藏身。洁净优美的人居环境,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挡或延缓疫情传播。
村里人流量少,相对城市疫情更容易控制。一个小村里的人都相互认识,知根知底,甚至谁家的儿女在哪里干什么工作,亲戚朋友在哪里居住、干啥,都清清楚楚。对返乡人员、外人进村,容易监督识别,更容易控制,所以疾病防控措施容易实施。
这里不像城里人,相互之间谁都不认识,社区无法做到有效识别,因此防控难度大。疫情出现后,村里的防控力度强,迅速将唯一的一条出山硬化路拦截封闭,禁止外来人员进入。
抗击疫情,穆家山凭借着天然的优势,俗话说:人懒地生草,人勤地献宝。穆家山人自古能吃苦耐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己种菜种粮,喂猪喂鸡,放牧牛羊,物产丰富,吃喝不愁,自给有余,从来不着急上街购买疏菜和粮食。莫说抗一月,就是抗一年也绝对不成问题。
穆家山人经济压力小,住房是自己建造的,有天有地,有里有外,宽敞明亮,活动空间大,人可以自由活动,既没有车贷房贷,也不愁生活来源。这次疫情可把城里人憋惨了,天天呆在家属楼里,生活在密闭的空间,活动受限制,不能跑,也不能跳,无聊至极。出门戴口罩,接受测温检查,你烦也没有用,必须的。车贷、房贷、物业费,就连你停个车还有车位费,说句不好听的,城里人一睁眼就开始花钱。
时间短还可以抗过去,时间长了再不开工,房贷、车贷、信用卡等等就要违约了,手里的积蓄消耗殆尽,坐吃山空,人心惶惶,因此压力特别大。
穆家山幅员广阔,间隔距离较远,人心舒畅,精神愉快,该上山上山,该下地干活下地干活,根本不需要挤在屋里闷得慌,随便折腾也没人管,悠然自得。每天照样上山观赏风景、砍柴放牧、挖药材、搞春耕生产,跟平常没有两样,安然无恙,让城里人看了又羡慕又嫉妒!
岁月不居,时节常新。我衷心祝愿穆家山人在风轻云淡的日子里,守住自己家园这方净土,永远不被侵害,珍惜大自然的这份馈赠,共享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