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08日
风物志
悠悠岁月 苍苍秦音
悠悠岁月 苍苍秦音
  秦腔之大,大到无形。
  说秦腔大是因为秦腔不仅是一个腔,一种曲,也是一种风土人情,一种精神气质。爱秦腔的人爱得如痴如醉、忘乎所以,甚至有些不管不顾,让外人难以理解。秦腔是西北人特有的精神表达,这与气候、山川、地貌有关,也与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息息相关。古往今来,秦腔孕育滋养了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艺术家。凡走出陕西的艺术界人士无一不受到秦腔的巨大影响。秦腔就像灌注在秦人心底的密码,无时无刻不在雕琢着秦人的性格,影响着他们的艺术观、价值观。这在全国现有的348个剧种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著名作家陈忠实曾深情写下《我的秦腔记忆》。“原上原下固定建筑的戏楼和临时搭建的戏台,只演秦腔,没有秦腔之外的任何一个剧种能登台亮彩,看戏就是看秦腔,戏只有一种秦腔。记不得是哪一年哪一岁,我跟父亲走到白鹿原顶,听到远处树丛笼罩着的那个村子传来大铜锣和小铜锣的声音,还有板胡和梆子以及扁鼓相间相错的声响,竟然一阵心跳,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一种渴盼锣鼓梆子扁鼓板胡二胡交织的旋律冲击的欲望潮起了……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
  著名作家贾平凹不仅创作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秦腔》,而且在他早期的散文作品《秦腔》中,对此也有着直白而热烈的描写。“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本是陕南人的作家以此为分水岭,彻底将自己的文风与秦腔的率直火辣,充满张力融为一体。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原院长、著名作家陈彦不仅创作了享誉剧坛的秦腔“西京三部曲”,2019年更是以描写秦腔演员成长传奇的长篇小说《主角》斩获茅盾文学奖。陈彦曾经不止一次地说:“秦人不灭,秦腔不亡。”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最早曾经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创作了大量的秦腔音乐作品,此后他的音乐风格也深深地打下了秦腔的烙印。
  作为中国梆子腔的鼻祖,秦腔因其古老、博大、豪迈被一代代的秦人所喜爱。身处新时代,在举国上下提升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承和发展地方戏曲艺术的时代大潮下,2018年,陕西五套将原有的两个群众基础非常深厚的栏目整合为《大秦腔》。新上线后的《大秦腔》在原有基础上厚积薄发,重装出发,短短一年时间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品牌效应。一个“大”字可以说包罗万象,意蕴丰富。值此《大秦腔》开播一周年之际,我们也试图就《大秦腔》的时代意义再次予以梳理。

  通过传统戏曲传递时代精神 

  文以载道,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毫无疑问,其主题思想也以正统的中华文化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这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自古以来,戏曲就以高台教化为主要特征,一直承担着教化民众的独特作用。老百姓可以不识字,但却绝对看得懂戏曲,这说明戏曲比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更深入人心,更具群众基础。
  概括起来,戏曲大致有几个方面的主题。扬善惩恶,鞭笞权奸;歌颂忠贞不渝,批判喜新厌旧;歌颂舍生取义,匡扶正义;鼓励读书上进,讽刺不学无术;颂扬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知恩图报;赞美为民请命、铁肩担道义的清官,好官。除此之外,戏曲中还有大量的反映中国人家国情怀的作品,将爱国主义深深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里。如传统戏中的《金沙滩》《杨门女将》《杨七娘》等杨家戏和《忠保国》等经典本戏。在现代戏中更有《红灯记》《洪湖赤卫队》《智取威虎山》等讴歌英雄的作品。
  《大秦腔》开播一年来,通过大量优秀戏曲作品的传播,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周末版《经典赏析》通过展示经典本戏以及深入挖掘主创人员台前幕后故事,充分表现秦腔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戏曲人的审美追求,价值取向。与此同时,日常推出的“民间十大名旦、名生、名票评选活动”将舞台交给普通大众,展示他们的秦腔才艺,反映他们的价值追求,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表现他们的时代风采。

  留下秦音、记住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而在《知之深爱之切》一文中,总书记谈到故乡时指出:“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做基础。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中华文化是所有中华儿女乡愁的“根”。作为陕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生于斯长于斯的人都或多或少受过秦腔的熏陶感染。尽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青年一代对秦腔日渐陌生,但他们的父辈毫无疑问是在苍苍秦音中长大的。而青年一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逐渐追根溯源,了解秦腔。
  故乡,乡音,乡情,永远是中国人心头最柔软的部分,而秦腔就是我们最美的乡音。从某种意义上讲,《大秦腔》就是电视屏幕上的一个另类,但它的意义在于把秦腔传播出去、传承下去,为出门在外的游子送去故乡的声音,为林林总总的电视屏幕保留一份古色古香,为未来的我们留下一抹乡愁……

  通过万千戏迷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大秦腔》一直都在关注那些朴实无华的戏迷选手。这些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戏迷非常有意思。他们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耄耋之年的老人,从脸膛黝黑的农民到气质儒雅的知识分子,有的人爽朗健谈,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一口家乡话,有的人醋溜普通话,但不管是谁,他们都有着各自的人生故事。如果说戏曲讲述的是一个个传统的中国故事,那么这些《大秦腔》的参与者讲述的就是当代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故事。从他们身上,你能感受到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和幸福,能感受到火热的生活,美好的希望。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转眼之间,《大秦腔》已经走过365天。未来的日子,《大秦腔》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为千千万万喜爱秦腔、喜爱戏曲的观众服务。传承戏曲虽任重道远,但我们牢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看戏曲,姹紫嫣红,百花争艳,风景绚烂似这般,听秦腔,豪迈激越,热耳酸心,亘古不变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