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早上,姑姑打电话说她下午到家,奶奶放下电话一脸茫然,絮絮叨叨地自言自语:这年夜饭在家看来是吃不上了,指不定啥时间到家呢!
奶奶说的是事实,姑姑远在北京上班,1000多公里的路程,大年三十才正式放假,哪有那么轻松地说到家就到家,可姑姑却告诉奶奶:她准备在家吃年夜饭。
在一边一直默不作声的爸爸很有把握地说:“如果我没猜错,琳琳应该坐的是高铁,下午三四点就到岐山站了,我上次去北京出差也坐的那一趟。”听说姑姑下午就可以到家,奶奶手忙脚乱地说:“对呀,我怎么把高铁这茬给忘了,高铁就从咱门前过呀!”
“是呀,高铁路过家门前,妈,是高铁缩短了琳琳与家的距离。”妈妈笑呵呵地说。
是呀,再也不用像从前一样了,外出的游子回家,坐完汽车转火车,坐完火车倒大巴。自从岐山高铁站建成后,好多人外出务工、旅游、求学直接提个背包,家门口上车,几小时就到目的地。老家的邻居二奶奶,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周内要给在西安上班的儿子接送孩子,周末还要回老家务十几亩的花椒,以前她都不敢去宝鸡,现在每周一个人穿梭在岐山和西安之间,村里人都很惊讶,她却说高铁就是方便,打个盹、做顿饭的时间就到家门口了。去年村里的刘爷爷生病,眼看不行了,村长给刘爷爷远在兰州工作的儿子打电话,结果儿子乘坐高铁两个半小时就赶回家,见了父亲最后一面。
记得爷爷以前告诉我,小时候由于家里穷,他就顺着铁路去天水打工,因为没有钱,只能沿着铁路步行,才不至于迷路。到天水后,和工友们说起自己是顺着蔡家坡火车站的铁道去天水的,别提工友们有多羡慕,因为在一个小小的乡镇还有火车站。如果他们知道,就在这个叫蔡家坡的地方,现在还有高铁,不知道会是啥表情?
眼看快下午三点了,姑姑给爸爸打来电话说,她坐的是G671北京西至岐山的高铁,8:15上车,15:15到岐山站,让爸爸去接站。我央求爸爸带我一起去,说实话,我还没好好看看我们的岐山站。到高铁站附近后,爸爸放慢了车速,只见高铁站两旁的树上张灯结彩,站前广场摆满了鲜花,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子回家过年。爸爸看了看站前广场上熙熙攘攘提着大包小包的人流对我说:“看来有了高铁,回家过年都不是事。”
15:15,姑姑准时到站,看着半年没回家的姑姑走出出站口,我飞扑过去,直接嚷嚷着说:“北京人民回来了,岐山人民欢迎你!”姑姑笑着摸摸我的头:“走,咱赶紧回家,北京烤鸭还热乎着呢!”我从姑姑手里接过烤鸭袋子摸了摸,感觉回家不用热可以直接吃。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爷爷那代人,通上火车已经是他们值得炫耀岐山的地方了,爸爸姑姑这一代有了高铁,加速了岐山与外界的沟通,那在我们这一辈将又是怎样的飞速发展呢?这就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不断地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岐山,把岐山的名片传向世界各地。
教师评语: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在人物语言的描写中,尽显家庭的和睦温馨,平淡有味儿的叙述中,小作者因岐山高铁淌于心间的骄傲之情溢于笔端。结尾呼应开头,升华主题,此篇不失为一张家乡的名片,为小作者点赞。(指导教师: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