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25日
村外的遗址
村外的遗址
  很早以前,我就觉得我们村的“后园”很特别。在散文《家园》中我还专门描述过它。“后园”在村子的西北角,是七八队的菜园。地势比周围要高一点,东面和南面有深渠,北面和成片的庄稼地连在一起。我一直不明白,祖先们为什么要将平整的农田挖得高低不平呢?零八年,政府给我们村平整土地。挖掘机司机没事就和村里的老年人套近乎,发烟,询问哪儿有古迹遗址。这时大家才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后园。
  传说在很早以前(具体是什么年代谁也说不清楚了),后园这个位置住着一个大户人家,家中有人在外做官。他们家房子建得很雄伟,全是由青砖青瓦建成的,墙外还挖有护院河。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他们家会“打响场”。据说当农人将粮食收到晒场时,他们家就将祖传的神鞭拿出来,甩三下,方圆几十里的粮食就会自动跑到他家去。因此他们家一直很富裕。后来,那位在外做官的老爷向同僚们炫耀自己家的神鞭,事情传出去,朝廷将其治罪抄家。抄家后,墙屋毁坏,冷落荒芜,最后变成了菜园。
  可能是受了这个传说的影响,平整后园那天,村里好几百口人带着寻宝发财的心理都去工地围观。前几年,有人在后园挖菜地的时候,就挖出过一串上千个铜钱。但大家紧跟着挖掘机转了一天,也没看到挖出任何值钱的东西。只有两个人捡到了几个铜钱。当天晚上,司机们用金属探测仪探测,挖掘机挖掘,将后园翻了个遍。第二天天刚亮,村里人就跑去查看,看到那几个挖坑,大家就失望了,都知道宝器被人挖走了。大家也问过司机们到底挖到了些什么宝贝,司机说,只挖到了一个铜勺头,其他什么也没挖到。但实际情况如何,大家都不清楚。
  我利用周末,也去过一趟后园。翻斗车司机还主动和我搭讪,把铜勺头拿给我看。勺头上有雕花,很漂亮,但勺柄已经没有了,勺头上还有勺柄断裂后的残痕。勺头上也没有任何能看出朝代的刻字。我到那儿的时候,后园的那一片高地已经被推低了,露出了一地的青砖。青砖铺得很平整,明显没被人动过,但挖出来一看多数都已残破。那些青砖大多和现代的建筑用砖一般大,有的比现代的要大一点,但厚度要薄一些。个别的非常大,像条石。铺砖的地方应该是堂屋和院子,看样子这家的建筑面积并不是太大,比普通人家略大一点而已。东面有一块地方土质发红,应该是当时的厨房。西面有段地土质黑而疏松,应该是这户人家堆粪的地方。地上最多的是砖、瓦、陶瓷的碎片,土层里也到处都是。砖瓦碎片灰不拉几的,倒不显眼,让人爱怜的是那些陶瓷的碎片。各种质地、各种颜色、各种形状都有,非常漂亮。从陶瓷的数量和精美度上我们就可以想象出这户人家当时的富贵程度。
  出土的几枚铜钱都是北宋的,我们因此可以初步地把这个遗址的朝代定位于北宋或北宋以后。因为没出土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这个遗址一直没有惊动文物主管部门。而没有文物部门的鉴定,这个遗址的年代就永远都是个谜。不过,我倒是明白后园的地势为什么高低不平了。东面和南面的深渠,应该是护院河。盖屋的房基本来就高,等这户人家迁走以后,村里人又在废墟上堆土种田,遗址上的地势就更高了。这家人应该是遭变故才迁走的。村里流传他们家曾遭过火灾,我也比较认同这种说法。不管是什么变故,家里的东西一定是遭到过破坏,值钱的东西也被人收拾过。
  现在,后园的地又分给了村里人。分到地的村民们,得花不少工夫将那些碎砖碎瓦捡出来,要不然地就没法耕种。现在的后园,独特的地貌没有了,文化遗址的痕迹也快消失了。惟有那地头渠边的一堆堆灰瓦青瓷碎片还在提醒着我们:这里曾住着一个钟鸣鼎食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