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09日
中国剪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
陕西3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16县区入选省级名录
陕西3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16县区入选省级名录
  “中国剪纸十年成果展”上,剪纸艺术家现场表演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魏韬)12月6日,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国剪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系列活动,12月6日在“剪花娘子”库淑兰的故乡咸阳市旬邑县拉开帷幕。
  活动开幕式由陕西省文化馆馆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洪济龙主持。此次活动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旬邑县文化和旅游局承办,旬邑县文化馆、安塞区文化馆、延川县文化馆协办,既包括剪纸现场展览,还有剪纸传承工作经验交流会,以及专题讲座和创作实践教学。现场,还对“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2019年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大型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进行了表彰。
  2009年,中国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标志着这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同时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回顾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名录十年以来,陕西省剪纸的保护传承路程,展示所取得的保护成果,交流、探讨剪纸在未来的保护发展良策,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顾劲松表示,经过十年的努力,如今,陕西剪纸已经在传承发展创新之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旬邑彩贴剪纸、安塞剪纸、延川剪纸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还有定边剪纸、永寿剪纸等16个县、区的剪纸列入省级名录,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这离不开我们广大非遗工作者和各级传承人的执着努力与辛勤付出。
  此次展览作品以旬邑、安塞、延川三个国家级剪纸项目为主体,遴选出百余幅优秀作品,不仅是对剪纸保护成果的检阅,更是对传统剪纸传承、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深入探讨。在经验交流会上,旬邑、合阳、大荔、延川等地区交流了剪纸传承经验。
  旬邑县在开展剪纸传承培训提高技艺的同时,以剪纸传习所为组织,以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为负责人,组织带动单个剪纸人员共同作业,形成有固定活动场所和产品展示展销的店面,给农村妇女在农闲时间增加一份收入。安塞一直以来,加强专题博物馆、展示馆、传习所、传承(点)基地等阵地建设,不断丰富和创新保护形式,大力开展安塞剪纸传承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活动,全面推行“安塞剪纸进课堂”活动,促进其传承力度。
  合阳县非遗保护中心,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开发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走向市场,争取订单,积极组织纸塑窗花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博览会、展销会,组织民间艺人外出参观学习,开发出富有传统文化和时代气息的旅游文创产品。
  大荔县则通过健全完善保护机制,加强剪纸技能培训,不断丰富活动载体,使剪纸艺术在不断丰富的活动载体中走进群众。县文化馆“大荔剪纸精品展”展示了数十位民间艺术家的近千幅优秀剪纸作品,还为剪纸专门开辟一处长期固定的展厅,对研究大荔剪纸的历史渊源和历史地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延川县通过积极制定保护计划,签订责任书,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班、展览,外出交流学习等方式对延川剪纸、布堆画等部分濒危项目进行了保护、传承及推广,延川的非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鼓励和引导扶持传承人和民间文化艺术乡土人才,创办或领办文创产品研发营销公司,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的运营方式,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体现形式,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丰富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剪纸深远的魅力也影响着中国在世界的文化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古老而淳朴的陕西剪纸艺术,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