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06日
跨溪结屋更清奇
跨溪结屋更清奇
陆俨少《野寺古松图》69cm×34cm 1962年 西安美术学院藏
陆俨少《诚斋诗意图》69cm×34cm 1962年 西安美术学院藏
陆俨少《灵渠一角》69cm×34cm 1962年 西安美术学院藏
陆俨少 《雷州青年运河水库》 43cm×34cm 1962年 藏地不详 载于《陆俨少全集》

  ○许可
  西安美术学院自建校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收集庋藏了两千余幅历代中国画精品,这些作品无论在质量上或者是数量上,皆蔚然可观,在全国各高校的绘画收藏中均属上乘。2019年10月,恰逢西安美术学院建院70周年,学院特别精选了一百余件院藏精品予以展示。藏品中的4件陆俨少山水画作品引起了诸多观者的兴趣和关注。西北地区收藏陆俨少作品相对较少,能够见到原作的机会也少,故而乏人研究。笔者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而大学一开始的树石基础课教材即是陆俨少先生的树石课徒画稿原作,故而深受先生影响。现将西安美术学院藏陆俨少4幅作品从创作背景、画理画法的角度予以赏析,揣以浅陋,淘以深濯。
  西安美术学院所藏的四幅陆俨少作品,皆作于1962年,其中两幅为杨万里(诚斋)诗意图,另两幅为写生基础上的创作。杨诚斋诗意图更多的运用了传统山水画的技巧技法,而另两幅则是运用传统中的技法来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景象。
  诚斋诗句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据《陆俨少年谱》记载,陆俨少在1961年国庆期间摘掉了右派的帽子,问题虽未得到完全解决,然而对他说,心情的放松和愉悦是可以想见的,故而在此期间创作清新自然的杨诚斋诗意图就显得格外和谐。其一为《野寺古松图》,描绘杨万里《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泛舟绕孤山赏荷花晚泊玉壶得十绝句其二》诗意,即:“小步深登野寺幽,古松将影入茶瓯。铃声忽起九天外,有塔危峰最上头。”画面取法董源、巨然,并参以黄鹤山樵笔意,以浅绛设色为主,为陆俨少中年时期的精品。画面中由前部的石头、松树将人的视觉引入画面,松树的势向画面右上方引导,同时也作为画面的“承”,将视觉带入中部的主要山石部分,此处为画中重点部分。山石、寺院、古塔形成大的团块感与远山形成呼应关系,此处为画面之主体。远山为辅,画面最上部的题款又同远山形成对角实和对角虚的关系。全幅画面综合运用了“则”字形构图法和“甲”字形构图法。右部留白在画中不光表现了河流,这块白与两山之间表现云气的留白也形成了呼应关系。为使画面平衡,右下角画一溪石,即和画面左边主题部分形成呼应,又将河流部分的气收住。画面中每一棵树的姿态,溪流中的碎石都形成互相呼应的关系。观之神完气足,足见其匠心。
  第二幅《诚斋诗意图》所绘内容为杨万里《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其一》,即:“人家争住水东西,不是临溪即背溪。拶得一家无去处,跨溪结屋更清奇。”此作以老绿和赭石为画面的主要基调,取平远构图方法,几处留白互相呼应,够成“S”形的构图关系。陆俨少在用笔上,喜欢将笔尖笔肚笔根一起用,将用笔发挥到最大值。无论以哪种用笔来表现,都如同刻下去一般,笔笔入纸。用笔既劲健有力,墨色也饱满有光,积点成面,画面颇显精神。此作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他的用笔特点,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均能够感受,甚至能够感觉到画面的呼吸。
  陆俨少在论章法时,强调注意虚实轻重的关系,其诀窍只是一个“间”字,即虚实相间、轻重相间、繁简相间,一层隔一层,大层隔大层,小层隔小层,或者大层隔小层,层层相隔,章法自出。这种章法诀窍在此作中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画面将表现的对象分为几组,分别表现一组与一组之间的虚实、轻重、繁简等。此幅画面用墨光润,一片精光。
  陆俨少被摘去了“右派”的帽子后,他便有了更多的写生机会,这期间他自上海去了广东的新会、台山等地,归途取道南宁、桂林、衡阳、株洲至上海。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灵渠一角》即在1962年的正月完成,是年陆俨少54岁,“陆家样”已近十分明晰。在题款中写道:“灵渠家舍乃湘桂同源处,兹记其农村一角。壬寅正月。俨少。”作品主要以灵渠农村为对象来表现他的灵渠记游,选取农田、农舍、丛林以及山林为主要题材,取“申”字形构图,即上下虚中间实的构图方法。作品上部留白与顶部、丛林上部的留白形成呼应关系,画面以曲线表现为主,山石取法董源、巨然,兼取元人苍茫的气息,以赭石、花青为主要色调,间以朱砂点叶,前半部分农田主要以淡墨勾出,设色以赭石为主,中间屋舍俨然,丛林和房屋形成藏与露的空间关系。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湘桂运河等,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内。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陆俨少的游历,均喜欢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这种题材就更是他喜欢表现的对象。
  另一幅藏品《雷州青年运河水库大坝》,主要表现雷州青年运河水库大坝。雷州青年运河源于广东湛江廉江市鹤地水库,经遂溪、湛江等县市,于1960年建成。因位于雷州半岛,开凿者以青年人为主,故名。雷州青年运河以农业灌溉为主,综合工业、生活供水、防洪、发电、养殖、航运、旅游等功能。此作题款为:“雷州青年运河水库大坝,水库既成遂使下游永无水旱之灾,潺潺水声中如闻丰乐瑶也。一九六二年一月自岭海归来就所记拓展成此,陆俨少并记。”此作对于水库工程的描绘甚是细腻,水库大坝、灌溉渠以及水库管理站皆入画中,被作者组织得井井有条。此作也能够从侧面反映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文艺思想上的变化,即用传统中国画的点线符号来表现“今胜于昔”的思想。有趣的是在《陆俨少全集》第二卷第八十七页亦有同样题材、同样内容的作品,这两幅作品的创作时间均为1962年1月。所不同的是两幅作品的尺幅和作品前半部分的处理。相较而言,西安美术学院所藏画面因尺幅偏窄,画面中间部分高耸,左边道路留白也能够和溪流形成更好的呼应,前部的丛林、农舍、田地更为浑然,整个画面气势上耸,水库工程的浩大得到了更好的表现。通过两幅作品的对比,也能够感受到陆俨少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
  (作者系西安美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