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陈慧娇) 近日,“吮毫描来影欲飞:明清写意人物画的象与神”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由北京画院携手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七家文博机构,共展出58件套作品。
此次展览以风格流派为研究视角,系统梳理了中国人物画中的“写意”精神。通过“笔端万象自传真——意态纷呈”“画里形骸呈奇态——院体浙派”“貌体古怪迥常类——扬州画派”“点睛取神宜高远——海上画派”四个板块,勾勒出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在似与不似之间生满纸气韵。展览主题“吮毫描来影欲飞”,源自本次展览中罗聘所绘《丁敬像》的一首题诗。“古极龙泓像,描来影欲飞”将写意人物的气质与神姿描述得入木三分。
明清时期,商业贸易繁荣与文人画观念复兴,画家之众多,画派之丛起,画法之革新,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繁荣景象。文徵明,以浅浅之笔,将平淡的美学趣味与活泼的生命精神发挥到极致,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在物与我、古与今之间,感悟人生。陈洪绶,追求高古奇骇,看似夸张变形,实则在怪诞与迂拙中,注入生命的力量。改琦、费丹旭,以仕女画见长,造型纤细、敷色清雅,将古代深闺女子的秀润素淡、柔弱婀娜展现得活脱自然,对现代人物画与民间年画影响深远。浙派画家,远承南宋院体马远、夏圭的劲健画风,同时汲取元代文人画率性的写意技法,画面潇洒而富有逸趣。扬州画派,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含蓄蕴藉和孤芳自赏,变得清新活泼而贴近生活,既能贴近市民文化而不失高雅,又可自抒胸意而雅俗共赏,大大拓展了写意人物的绘画题材与表现语言。海上画派,继承了扬州画派抒发个性,取材生活的绘画传统,更上溯至石涛、徐渭、八大直至两宋的写意精神,同时融合了民间趣味、金石气息与西画语言,在传统与现代、雅与俗、中与西的多元维度交织中,实现了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转型。
为了使观众能够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来思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艺术成因与面貌特征,展览特别以多媒体的形式,从纵横两个方面,将其置入中国绘画与世界绘画的图史中,梳理了历代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并对比了同一历史维度下西方人物画的风格面貌。
展览将持续至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