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06日
墨尚大观
墨尚大观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陈慧娇) 当岭南画派遇到长安画派,它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广州美院遇上西安美院,又会带来怎样的中国画南北新观?
  11月3日,“墨尚大观——当代长安、当代岭南中国画邀请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该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主办,邀请当代长安、当代岭南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家参展,借助“长安”和“岭南”这个文化框架荟萃两地艺术家的精品力作,激发和促进地域艺术之间的共振与共鸣,突显中国画艺术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感召力。本次参展的陕西画家分别是郭线庐、杨季、邢庆仁、姜怡翔、吕峻涛、王保安、刘西洁、乔宜男、刘英、麻元彬的代表作,画作包括山水画、版画、人物写生等。本次展览将展至11月13日。
  当下,中国画欲与世界美术拉开距离,就应该加强本土化教育,只有与西方艺术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和审美范畴,才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回望长安、岭南两地现代美术教育拓荒者和先驱者建构新中国画教学体系的艰苦和努力,在各种杂音消散之后,美术教育先驱者们留下了他们的新中国画教学实践,还有不同的艺术选择、艺术追求和艺术理想的深刻足迹。即使是在今日,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长安精神”和“岭南精神”这两股精神力量的强大感召力,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始终影响和启示着今人。如我们所知,在百年以来中国画的发展进程中,长安和岭南这两个从文化、民风乃至于审美、气质都迥然不同的地域,在美术史上产生了相似的驱动力。
  20世纪中国画坛产生了以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等画家为代表的长安画派和以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等画家为首的岭南画派,二者在文化策略上具有相似之处,都从生活与现实中寻求中国画发展的新方向。经过半个世纪,无论从世界格局,或者当代中国画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的时代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我们从几代前辈画家的精神遗产学习什么、借鉴什么,我们才得以继续前行?在百年后的今天,几代美术教育前辈共同努力奠基起来的中国画教学体系,到了当下,面临着继续往前推进和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