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一名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希望母亲给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但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她觉得自己很委屈,认为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
据调查,2000元左右的生活费是当下大学校园生活费的主流,也可以负担大学生每月的基本花销。要知道,大学生的学费也要父母承担,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是,一些大学生丝毫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不懂得感恩,养成了向父母“伸手”“索要”的思维定式,一旦遭到拒绝便十分委屈,暴露出一些大学生自私自利、惯于索取的不良秉性。
近些年来,“开学季”变成“烧钱季”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子女大笔花钱,父母应接不暇,叫苦不迭,学生之间炫耀攀比,形成了错误的消费观、价值观,甚至有学生为了买最新款手机、最新潮鞋子而陷入“裸贷”“校园贷”陷阱,缺乏财商教育,不懂得量入为出,胡乱花钱,对自身消费能力没有准确的定位,往往只能自吞苦果。
大学生活费究竟多少才够用,相信各人有各人的用法与看法,反映出的是大学生与父母亲子关系、财商教育、感恩教育的“复杂方程式”。索要大额生活费遭拒绝警惕“巨婴”心理。大学生不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更应当是接受高等教育、具备健全人格和独立精神的公民,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独立意识至关重要。
倘若大学生们不改变“父母就该如何如何”的偏颇而自私的想法,不认识到校园消费主义错误思想的根源,而是一味依赖父母和他人来解决困难,实则是给自己营造了一个无形“襁褓”,既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也耽误了精神人格的全面“发育”。
作者:斯涵涵 来源:北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