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时常有人转载、分享一些文章,与心灵鸡汤相仿佛,品一品,不对味呀,这说的是哪儿跟哪儿呀,分明是灌输利己主义,却摆出一副诲人不倦的样子。此类文章,属贴牌心灵鸡汤,我谓之心灵鸡精。
鸡汤吧,闻一闻是香的,尝一尝是鲜的,想一想是有营养的,所以深受人的青睐。如若汤是鸡精勾兑的,勾兑得恰好,色香味俱佳,看上去比真鸡汤还要诱人,喝的人越来越多,那会怎么样呢?后果我不说,自己去想吧!我常说美食再美还是食,就如同美人再美还是人一样。鱼肉不腥了,羊肉不膻了,猪肉不腻了,那一定是有猫腻了。我时常提醒身边人:“越是好吃的东西越要警惕。”这理应是常识,却被吃客们忽略不计了。等吃出病了,多半的人又“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很少从所谓美食上反思:病是吃出来的!心灵鸡精对人心的危害,就如同霾、酒精、尼古丁、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对人体的危害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埋下病根了,已来不及了。
心灵鸡精多半是优美的句子开会,就像模特儿登台扮靓比美,吸引眼球是肯定的。那些模特儿美固美矣,但从头到脚都是真的吗?整容、隆胸风靡全球,真假用不着求证,扪心自问可也!那些句子多半出自经典或名人之口,被掐头去尾,被断章取义,被改头换面,被乔装打扮,说的比唱的还有节奏、旋律,似乎句句都入情入理,似乎句句都毋庸置疑,似乎句句都发自肺腑,似乎丝丝入扣、严密无缝、合乎逻辑。加上轻音乐悦耳、美插图悦目,阅读这样的文字,真是一种“精神享受”,比“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还要贴心贴肺呢!此类文字,点击者众,附和者多,留言者显见有批评的,转载、分享的人更不知有多少。就年龄而言,中年居多;就性别而言,女性居多;就职业而言,白领居多;就地域而言,城镇居多;就行业而言,名利场的居多。他们为何喜欢,我不是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猴子,没有发言权。我只就事论事,某些人请勿对号入座。
“钱”是最绕不开的话题。一些心灵鸡精说,谁肯借钱给你,谁就是真朋友,这样的朋友要珍惜。说的没错,却并非无懈可击:一、朋友为啥要借钱给你?二、你借钱给朋友吗?三、你有钱借给朋友吗?四、无钱借给你,就不配为友吗?一些心灵鸡精又说,不要借钱给人,借钱给人,极可能肉包子打狗,有借无还不说,还可能当孙子!真是反能说,正也能说,反正都是理,但两相比照,就“穿帮”了。再说了,人是有强、弱势之分,怎能一概而论?站着说话不腰疼,可总有人不是站着的。
说白了,心灵鸡精就是被包装的利己主义。利我的,都是好的。似乎“我”就是试金石:是与非里,我就是“是”;白与黑里,我就是“白”;直与曲里,我就是“直”。我落难了,你帮我;我孤独了,你陪我;我口渴了,你给我水喝——凡此种种,我有求,你必应,这样的你才算“够哥儿们”,否则便是白眼狼。呜呼!你以为你是皇帝吗?你以为你是莲花宝座上的至尊如来佛吗?把自己太当回事了,就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老几了。利己主义者本应该明白一个浅显得近似常识的道理:帮你是你的造化,不帮你你也别说人心不古;陪你是你的福气,不陪你你也别说人情淡薄;给你水喝对他人来说即便是举手之劳,你也别心安理得。将心比心,都一理!人人都利己主义,谁会终极受益呢?
心灵鸡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勾兑的汤里不只是鸡精,还掺有别的货色,譬如罂粟。一些读者见多识广,且拥有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心灵麻醉汤,是勾魂摄魄汤,是慢性自杀汤,不但无营养,而且毒性大,敬而远之,才是智者。一些读者却未必能识别真伪,一旦心灵被控制,必奉之为圭臬,自私自利而心安理得,唯我独尊而洋洋得意,损人利己而不以为非。呜呼!心灵被控制了,精神有依赖了,不可救药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