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魏韬 李济朴)8月21日,文化艺术报以《“吕氏乡约”传承人:我的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去哪儿了》为题,报道了蓝田县“吕氏乡约”传承人在非遗保护方面的苦恼。稿件刊发后,引发社会关注。
文化馆馆长:“这笔资金是市上给文化馆的,因此没有告诉他们。”
稿件刊发后,8月22日上午,蓝田县文化馆馆长骞志伟约记者前往报社附近的一家茶楼“面谈”,蓝田县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张姓副局长也在场。
记者询问为何在茶楼说事而不去现场,随后记者前往蓝田县采访。然而,在到达蓝田后,采访的场所既不是文化馆也不是文旅体育局,而是被约到一处酒店的房间内。在房间里,蓝田县文化馆馆长骞志伟就“四吕乡约”非遗专项资金进行了解释。他称,该项资金是蓝田县文化馆首次申请到的,这些资金使用有相关要求:如果2年之内没有使用,将被县财政收回。至于目前该项资金迟迟分文未动,原因在于目前蓝田吕氏乡约乡仪正在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非遗传承人吕晓亮没有拿到该项资金的原因,是他没有写过使用这项资金的报告。对于吕晓亮此前是否知道有这批资金的存在,骞志伟如此解释:“这笔资金是市上给文化馆的,因此没有告诉他们。”
在记者8月14日采访后,8月20日,蓝田县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以及蓝田县文化馆相关领导前往三里镇桥村的四吕文化中心进行调研,并就目前该传习所的现状提出整改意见。骞志伟说:在与吕晓亮沟通之后,下一步开展传承活动如有需要添置物品的经费,在写出书面计划和购置清单后,由传习所申请,文化馆会予以解决。随后,将加强传承人管理,严格非遗考核标准,注重平时督促,加强非遗政策宣传等。
宣传部副部长:“墓地被毁”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与非遗保护没有关联
在采访沟通的过程中,蓝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瑞宁认为,吕晓亮所反映的被毁墓地只是一块普通的墓地,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去解决,与非遗保护没有关联。同时,他称吕晓亮这位省级非遗传承人“满嘴谎言”。他说,在之前的一次与吕晓亮的约谈中,自己明确告诉吕晓亮不要在“鸡舍”上的活动板房悬挂非遗传习所的牌子。“有些时候不是说你挂一个牌子就行,做展馆也没有什么可展示的东西。”
在采访中,赵瑞宁斥责记者,认为记者此前报道失实。对于此前稿件中记者质疑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在文化馆账目上一直未使用的状况,赵瑞宁表示,“这钱的使用情况不是记者能够进行议论的!”同时,对于蓝田县斥资320万打造秦腔历史剧《天下第一约》的情况,赵瑞宁的态度令人大跌眼镜:“如果是从行业专家角度来质疑这个秦腔剧,我啥也不说,你从个记者的角度来质疑,我觉得不合适。”
对于蓝田“吕氏乡约”的非遗保护状况,本报将继续关注。
(相关报道见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