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31日
半杓轩
半杓轩
  愚人姓马名士琦,曾用笔名华原、曾芒,书斋戏称:半杓轩。
  1980年至1985年,我在陕南的安康铁路公安分局当警察,工作之余常有地方和铁路墨朋文友在我处相聚,谈人生、磋艺术、谝闲传;抒发古今情愫,臧否中外人物……更有铁路三友仁兄崔登山、贤弟杜克俭、马联春二位画家,我辈四人甚为密切,按年龄我排行为二。
  一日闲谝中,通古典、精篆刻、懂京剧、长电器、多发明、众人赞誉“百科全人”的老大崔登山兄言:“古时文人骚客大都有书斋雅号,我辈不敢妄称雅士,取个书斋号玩玩而已。”我即响应,便说:“咱四友中我排第二,二者,半也。半,不满,缺也。不满是向上的动力,人类正因为不满,才世代奋斗不息,在不满的不懈感悟、抗争、拼搏、击进、追求中才力求得到‘圆’。世上无满月,但求缺常在。我看就叫———‘半杓轩’吧,以资自策自励。”
  众友人拍手叫好:“雅俗共赏!很有味!”
  往后,很多朋友们看到我的书法、文学作品,题款或文末大都有“半杓轩主马士琦书”或“某年某月某日草于半杓轩”字样,便不时询问:“‘半杓’——请问‘杓’是马杓?舀饭杓?吃饭杓?”就连著名诗人、天津老作家柴德森老师前多年也通过《西安晚报》资深编辑、老作家张月庚老师索取“半杓轩”的来历和寓意,并将其忝列他编著的《古今名人书斋号趣话》一书。
  吾答:“非也。意在苍茫墨海仅得半砚杓而已。轩,古指车上边较高的部位,我取其虚敞、高举之意。为艺术只有心境虚敞,方可撷取艺术之真谛,达到高举之意境。另一旁注是:我前多年无论是宿舍、办公室均为与多人一处;原住十余年的航天四院7414厂家属楼最高层也是只占中门单元的一半;就连桌子也只有一半的使用权,另一半为女儿菁劼做作业用,还不时被其全‘霸占’。”
  1991年12月29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我崇敬的书法老师、忘年交、将军李铎老先生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特意为我题书“半杓轩”。1996年、2000年又搬家两次,居住条件有所改善,两室一厅,即将李铎老师题书的“半杓轩”制成铜匾悬挂于和女儿居室合而为一的墙上;2014年仲春再次乔迁至三室一厅,家人一致同意把最大的带阳台的房间作为书房,搬家时首先将“半杓轩”铜匾郑重地挂在书房中央,下面置书画案,旁边和对面置满满六个书柜,除以前两次给故乡耀县图书馆、解放军二炮工程学院图书馆和近年为陕西省三维发展实验学校、母校耀州中学等五次捐书及为众多友人大量赠书外,木地板上仍堆满一两米高的书摞摞,客厅柜上和其他房间的窗台两侧还是书。拥三千书城,挥百万字兵。书房取名“半杓轩”,以资不断地策励自己,不敢怠惰,使为之竭诚追求的书法、文学艺术达到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