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10版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26日
西安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李宗保
  西安出版社成立于1992年9月,是西北唯一一家综合性城市出版社。2007年10月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具有音像出版权。2009年8月转制为西安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建社以来,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立足西安,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出版各类政治、经济、科技以及教育文化类图书和音像类产品共4000余种,形成图书和音像出版的七大特色:一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类图书出版形成常态化,二是彰显历史文化类的名家名作规模化、品牌化,三是一批实力派作家的文艺作品,四是旅游类图书已开始彰显鲜明历史文化的优势,五是少儿图书的出版特色和规模效应已经形成,六是基础教育类图书实现了由品种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七是音像电子产品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出版体系。 

  作为西北唯一一家城市综合体出版社——西安出版社,第29届书博会有哪些举动,会给广大读者带来哪些精彩的图书……记者采访了西安出版社副总编李宗保先生。
  主会场两场活动与读者互动交流
  西安出版社1992年建社以来,立足西安,面向全国,共出版各类图书6000余种,获奖图书160余种,尤其是在地方文化的挖掘出版上,更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为了迎接第29届书博会,西安出版社积极参与展会,精心准备会展内容,全面梳理出版成果、特色和精品内容。李宗保介绍:此次书博会西安出版社带来了四个方面的惊喜:一是有12个展柜的展位,这是历届书博会最多的一次;二是地域文化出版进入了新的高度;三是融合出版走出了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四是教育类图书跨入了一个新高度;五是出版了一批新的有分量的图书。
  在书博会现场,西安出版社除了陈列展示外,还有专题推介活动,与读者进行互动对话。
  7月28日上午,与全国16家城市出版社合作开展的“庆祝建国70年‘寻找建国、国庆’读者与赠书活动”将举行。活动面向全国寻找姓名中含有“建国”或“国庆”的读者,选取入围的前3200名向他们赠书,并邀请其中16位读者代表来书博会现场参加赠书活动,与数位特邀文化名人和学者同台讲述他们名字背后的家国情怀。
  7月29日,“纸上长安”大型文化系列图书启动仪式活动将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A馆主舞台举行。届时,柳建伟、肖云儒、王蓬、吴克敬、朱鸿、和谷、王若冰、范超等十位嘉宾、作者将共同见证这一盛景。
  “纸上长安”系列图书,是西安出版社精心策划的一个文化项目,其目的在于深入挖掘陕西文化魅力,展现陕西文化特色,讲好陕西故事,进一步推动陕西和西安的国际化进程。系列图书采取开放式的编辑出版模式,长期出版。丛书体裁定位为历史文化散文,内容围绕长安丰富的历史、自然、民俗、古建筑、文物、大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通过散文化的笔法,讲述某个文化主题的真谛,挖掘中国精神的资源动力,将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另一个角度呈现出来,满足读者了解长安的阅读需求。
  同时,安黎长篇纪实散文《石头发光的地方——回望耀州》、白忠德《大熊猫——我的秦岭邻居》将在书博会现场举行首发式和签售活动。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做西安特色出版物
  近几年来,西安出版社紧抓坚持“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强市”、建设“书香之城”的机遇,更好地为城市文脉传承、文化推广、文学传播、文教优化、文创融合注入力量,打造城市文化出版品牌,增强城市文化底蕴、丰富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下大功夫,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风貌,先后出版了“西安小史”丛书、“秦岭四库”丛书、“开放的大唐”丛书、“盛世中兴”丛书、“丝绸之路”丛书,《百年柳青》《横断面———文学陕军亲历纪实》《大儒张载》《雪莲花开》等一系列内容好、质量精、社会影响大的图书,成为宣传陕西、宣传西安的重要文化品牌。
  讲好西安故事,社里还策划了“丝路物语”丛书、“中国标识”丛书、《唐长安的信仰》、《关中大儒》系列、《西安碑林史》等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又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图书,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打造丝路文化高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西安出版社重点围绕西安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厚,出版了“古都西安”丛书、《西安经典旅游向导》《西安特色小吃》《西安碑林史》《丝路物语》等优质图书;在少儿图书方面做出特色,这几年采取与名家合作方针,提高了市场的知名度;在融合出版方面:积极探索融合发展,努力培育出版新业态,除了“丝路长安融合出版平台”项目成功入选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获得2017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秦腔艺术数字推广服务平台”获得2016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外,出版的《让文物活起来》《中华古诗词360首》等也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
  跨过五个发展阶段向“三个一”目标迈进
  西安出版社从1992年至今,大致经过了初创、平稳发展、短暂发展、过渡期发展和现在的第二次创业、走上正轨五个发展阶段。
  在初创阶段,社里出版了名家女性小说系列4种、中小学基础训练、寒暑假作业、梁晓声知青小说选、名家儿童作品选、名家女性散文精选等。
  第二、三阶段,围绕教育类图书、“古都西安”丛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西安经典旅游向导、西安特色小吃向导、作家文库系列等图书,重点做好出版发行工作。在过渡发展阶段,出版了《唐代宫廷服饰研究》《白墙无字》《史鉴》等重要图书。
  从2015年6月以来,西安出版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长屈炳耀在观察调研一段时间之后,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布局:从出版定位、抓好基金项目、加大对外合作项目、加大少儿图书品牌化效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等方面,实现自我发展提高。
  《秦岭四库》《丝路物语》《西安小史》《开放的大唐》《中国标识》《让文物活起来》《横断面》《厚土忠实》《大西安印象》等图书,就是这个时期质量优、内容优、品牌优的“三优”产品。
  目前,西安出版社新领导班子已经明确提出未来发展方向,那就是实现三个“一”:1个亿的营收、1000万的利润,100人的发展规模。
  今后一段时期,西安出版社将继续围绕强化地域文化的挖掘力度,持续抓好市场化图书的出版,加强强强合作,做大做强教辅和融合出版等工作,努力向全国一流出版社迈进。
  多方合作促进全民阅读
  对于阅读和书籍,作为资深出版人的李宗保认为:“没有阅读就没有进步。出版社不仅要给读者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更重要的是,还要做好读者的引路人。要引导读者读什么书,读哪些书,要通过一些好的读书活动,进行开展。”
  “建设书香社会,这是西安市委市政府最近几年一直在抓的一项工作,西安出版社这几年也一直紧密配合开展工作,像三秦读书月活动、曲江读书月活动等等。”
  李宗保认为:要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不是简单地搞一个活动、搞三天五天的活动就能形成的。这需要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在这一方面进行引导。把阅读活动与其他结合起来,如江苏开展的读书活动就很有特色,利用暑假在全省开展,并结合学生的暑假,开展写读后感的活动,不论体裁,不搞一个形式。
  “教育部门对形成读书氛围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他们不能缺位。”李宗保说。教育部门是做教书育人的事情,如果教育部门都不去做这方面的工作,还谈什么教育?所以教育部门要优先做好这一块。同时出版社要做好书的推荐者、好书的引导者。这样全民阅读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文化艺术报记者 魏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