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26日
中、哈、吉三国共商丝路保护大计
中、哈、吉三国共商丝路保护大计
  文化艺术报讯 7月24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编制“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保护管理状况报告协调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本次会议旨在推进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的整体保护工作,以及编制和提交保护状况联合报告等相关事宜。2014年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次会议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支持。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信息与旅游部副部长依玛那勒·海拉特,哈萨克斯坦文化和体育部国有企业科学研究和规划处处长阿谢丽·阿里塔诺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中国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司副司长刘洋,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明非,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西安市文化旅游(文物局)局长王庆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世界遗产中心主任赵云,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安市考古院院长冯健,以及来自中哈吉三国工作组的专家和学者们参加了此次会议。
  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明非、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信息旅游部副部长伊马纳利耶夫·海拉特,哈萨克斯坦文化部、体育部艺术系历史文化遗产专家阿谢丽·阿里塔诺娃,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博士先后致辞,对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予以回顾,并对三国进行保护管理状况报告的编制和协调合作给予期望。
  徐明非指出:在“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5周年之际,中、哈、吉三国再次携手,共商丝路保护大计,必将有利于推动丝路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丝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深入开展。希望以此类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国际沟通交流,促进西安整体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架起西安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友好桥梁。
  中、哈、吉三国专家分别就2018至2019年度“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状况作了汇报,会议当日各国专家讨论联合保护状况报告编写体例及大纲,各方进一步就三国长期工作机制和近期行动计划展开讨论并获得重要成果。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中、哈、吉三国在“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联合申遗及后续保护管理过程中开展的紧密合作,指出三国在丝绸之路遗产保护管理方面都面临着旅游开发、建设发展等压力,有着共同的需求,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并为其他丝绸之路廊道申遗提供经验和借鉴。宋新潮表示,2012年三国政府签署的申遗合作协议得到了有效落实,取得良好成效,应当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三国在人员交流、信息和技术共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为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跨国合作树立典范。
  据悉,此次会议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2届大会的要求,该项目需于2019年12月前提交一份保护管理状况联合报告。受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原ICC-X)作为三国申遗协调委员会工作组秘书处,组织三国工作组及专家代表于西安召开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