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吴起糜粘画的起源没有文献记载。相传,隋末唐初,由于战乱和天灾,民不聊生,一日,一农民梦见一位白发老者对他说,“用五谷粘成人形或吉祥物,贴在灶前祈求来年丰收,贴在门楣上祈求全家平安。”醒来后,他用他家仅有的几颗瓜子粘成人形,贴在自家的灶前和门楣上,并将此梦传给了他的邻居和亲人。果然凡贴有瓜子娃娃的人家都盼来了第二年的丰收和家人的平安。一时间此事广泛传开,并世代相传,每逢“灾年”民间就用瓜子、豆类、谷物等粘成人、牛、鸡等图形,粘在自家的门楣上和灶前,祈求丰收和平安。后来随着谷物品种的增多和人们生活观念的进步,在祈求平安的同时也注重了美观。
现在,糜粘画已成为当地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创作者将染成不同色彩的糜子用胶水粘在纸上,创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图景和人物、动物植物形象的作品。这些作品质朴大方,色彩简结明快,特别是有一种浮雕感,可谓别开生面,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