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长安行》彩排剧照 北大荒/摄 “长毫挥墨三千丈,秦岭作案写诗章。从此大唐我独唱,歌声飘扬震八方。”6月30日晚,由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精心创排的大型秦腔新编历史剧《李白长安行》,在西安易俗大剧院首次与公众见面。
易俗社又一新创剧目:全一线阵容打造精品剧作
大型秦腔新编历史剧《李白长安行》的故事背景设置在大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被招为翰林供奉入朝,在长安,李白遇到了科考论及边关书禁的进士薛仁,得知其因挚爱的花燕入宫而不能相守。李白献诗《清平调》,使唐明皇杨贵妃大喜,他趁机劝谏唐明皇成全薛花二人的爱情,谁知李白的劝谏惹恼了唐明皇和宰相李林甫、太监高力士,导致薛仁被关,李白也被软禁。为帮助薛仁和花燕,更为了践行心中将大唐文化广播四方的理想,李白不顾自身安危一再上书,在杨贵妃的帮助下,终于打动了唐明皇,放薛花二人出宫团圆,并同意开放书禁。作品塑造了大诗人李白正直、敢言、不畏权贵,勇于追求政治理想和精神自由的形象,并通过剧中人物对“开书禁”的争论,弘扬了和平、开放、包容、互鉴、共赢的丝路精神。
《李白长安行》是易俗社自文化体制改革后,继《柳河湾的新娘》《秦腔》《易俗社》之后的第四部新创作剧目,同时也是第一部古装剧。该剧主力演出阵容由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承担。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导演沈斌担任总导演,作家阿莹编剧。灯光舞美美轮美奂,唱念做打严谨细致,整台戏大气恢宏,堪称秦腔剧又一巨作,让观众生动领略秦腔所蕴含的历史积淀、丰富资源和文化魅力。
古不陈旧,新不离本:新编历史故事要展示现实意义
“古不陈旧,新不离本”,是沈斌导演多年来形成的戏曲导演风格。他长期注重对戏曲“本体性”与“创新性”方面的比较、研究,尊重戏曲传统、尊重中国戏曲特殊的审美规律和表演技艺,同时又追求戏曲的现代审美。此次沈斌受易俗社社长惠敏莉女士力邀执导《李白长安行》,同样坚持以历史故事弘扬时代精神的创作原则。
沈斌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李白长安行》讲述的是历史文化名人在历史名城中的故事,故事背景是古代的,但它传达的精神内涵却必然是现代的。剧中通过李白、薛仁、花燕等角色,表达的是对爱情、人性、自由、文化交流互鉴的追求。
戏剧艺术要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符合当代观众审美趣味的观赏性不可或缺。在沈斌心中,把戏曲舞台当做电影院的宽银幕来看待,他坚持戏曲技巧的与时俱进,坚持所有的舞台表现形式都是为了能够让观众获得美的享受、受到情感鼓舞来服务。作为一位昆曲导演,他为《李白长安行》注入诸多新元素:优美的双人舞、细腻的水袖与扇子功,为这部大气磅礴的秦腔历史剧增添几分温婉柔美、诗情画意。
“现在这部剧只做到我设想中50%的高度。”沈斌导演直言不讳。这部剧,叙事节奏、演员的唱腔念白、服装的色彩搭配等方方面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想要创作“一出好戏”,必定需要一群人坚持不懈的精心打磨,《李白长安行》从最开始的剧本创作到如今与公众见面,其间已经十易其稿。谈及这部戏的未来,沈导表示,后续的工作量很大。一方面,演员的表演,音乐舞美灯光等等都要继续提高,此外还要举办专家座谈研讨,从作品的文本、人物的处理、事件的发展等进行全面提升。“我们就一头扎在里面,不成功便成仁,把我们戏曲继承和发展的事业进行到底。”
诗仙李白:长期被戏曲界忽视的“超级IP”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李白。”编剧阿莹感慨地说。
“李白太复杂了!他的浪漫、他的诗情、他的仗剑行侠、他的政治理想、他的醉酒狂歌……都太复杂、太多面了。”李白扮演者屈鹏认为“压力山大”。
“诗仙”李白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上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记,几乎每个中国孩子都是从他的作品开始认识诗歌的。但令人讶异的是,以李白为主人公的戏曲作品很少,只有折子戏《李白辞朝》《李白醉写》等寥寥几部。
“李白是中国文化的精粹,是皇冠上的明珠,真的是特别难写。”编剧阿莹告诉记者,秦腔《李白长安行》是将历史与演义结合来进行创作的,剧本前后经历了五六年的酝酿和修改。剧中呈现了“唐明皇七宝床赐食李白”“李白献诗《清平调》”“高力士脱靴”“金城公主求书”等众多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也融入了《清平调》《将进酒》等脍炙人口的名篇。现在观众们所看到的李白是三种形象的结合体:史实中的李白、民间传说中的李白、当代人理想中的李白。“剧中给李白增加了一个‘推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贡献”。他是李白,又不仅仅是李白,而是象征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文化理想,体现了我们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精神。
以戏带人,以戏带功:用这部戏培养出一批后起之秀
秦腔历史剧《李白长安行》毋庸置疑是大制作,全剧动用演员近50人,设计制作戏服上百套,用西安秦腔剧院副总经理、易俗社社长兼党委书记惠敏莉的话来说:“我们全员出动。”
这部剧全面呈现年轻化,一方面在审美上强调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体现时代精神,吸引年轻观众群体。同时在编创团队方面,也起用了大批青年骨干。惠敏莉表示:这部剧的首演只是一个起点,此前我们花了十年时间打磨《柳河湾的新娘》,这次我们要下一样的工夫去做好《李白长安行》。我们要沉下心来,请专家开研讨会,从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不断征集各方意见,一边改进剧本、音乐、舞美,一边锻炼队伍,以戏带功、以戏带人,用这部戏培养出一批后起之秀,为我们的中国戏曲百花园,为我们的秦腔舞台,推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人才。
秦腔《李白长安行》本轮在易俗大剧院演出时间为6月30日、7月1日、2日共3场。7月2日,易俗社还将召开专题研讨会,邀请各界专家学者,为这部作品的改进与提高献计献策。
文化艺术报记者 倪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