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1日
别误报了“野鸡大学”
别误报了“野鸡大学”
  近日,“高考分数线陆续出炉,填报志愿警惕这392所野鸡大学”的文章广为传播,北京邮电大学赫然在内,不得不发布澄清声明。原来,这篇文章引自人民日报微博文章《392所野鸡大学曝光名单》,某财经媒体转载时,混淆原微博“中国邮电大学”的提法,错误写成“北京邮电大学”。某商业网站在转载该财经媒体报道时,不经核实将来源标注为“人民日报”。
  这起误传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野鸡大学”的迷惑性之强。它们通常采用与知名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称,以“打擦边球”的方式招收学生,虽然不排除个别人“知假买假”,但也有考生因为成绩不理想,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一不小心踩入坑。考生一旦被误导录取,失去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可能贻误了按照招生计划填报志愿的时机。
  针对“野鸡大学”,教育部年年发布通报,媒体也时时进行提醒,但“年年打年年有”,难道就根治不了吗?“野鸡大学”是指国外一些实行自主办学、自授文凭,但文凭得不到专业机构认证、社会认可的学校。但在国内,“野鸡大学”通常指“虚假大学”,也就是子虚乌有的大学,没有注册,没有场所,在网上弄一个虚假的网站,进行网络诈骗。
  部分“野鸡大学”的虚假特质,使得其犯罪成本极低。据说通过代码拷贝,几分钟就能建成一个网站,加上服务器往往在境外,这种游击战术客观上增加了相关部门监管和打击的难度。这就需要齐抓共管,各部门通力协作、主动出击,形成打击合力。对于教育部门来讲,要对计划外招生的非学历教育机构严格按照教育性质招生,同时继续发布虚假高校名单,及时取缔非法办学、违规招生行为;网信部门也不能“等靠要”,而是要及时介入,对虚假学校网页早发现、早注销;公安部门要善于抓住具体线索,深挖黑色产业链。
  此外,还须看到“虚假大学”背后的真问题——假文凭现象。诚如《围城》里方鸿渐所购入的“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在国外有一些专门的“文凭工厂”,向世界各地兜售各类虚假文凭证书,而也颇有一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买假文凭。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深化改革文凭授予制度,让文凭体现出能力的含金量,同时也应当引导专业技术见长、精英化教育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壮大,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广大考生家长要时刻提高警惕,遇到拿不准的事,要通过省级招办和招生高校指定渠道查询核验,切莫被贪欲和侥幸心理蒙蔽了眼睛。
  作者:扶青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