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县佛教音乐分布于陕西省汉中盆地的洋县城乡,形成于北魏时期,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洋县佛教音乐乐曲繁多,目前保存下来能供演唱、演奏的曲子有200首之多,分为经韵、鼓吹乐曲、锣鼓乐曲三类,尤以鼓吹乐曲为盛。其主要曲目有《大开门》《上红楼》《豆叶黄》《朝天子》《对美人》《杨枝净水》等。洋县佛教音乐的主要乐器为管子和鼓。其演奏形式可分为坐乐和行乐。坐乐一般用于寺庙佛事、庙会及民间白事的经堂、灵堂的唱奏;行乐一般在祈雨迎神和民间丧葬行进中演奏。
洋县佛教音乐以其历史底蕴深厚、体量大、原生态性明显、实用性强为特点,是陕西佛教音乐中的出类拔萃者,也是我国西部民间音乐的代表性作品,被誉为佛教音乐的“油花花”。
在佛教乐曲大多失传的今日,洋县却有保存到现在且仍在使用着的众多佛教乐曲,其意义非同寻常。由于老艺人相继去世,所以保护这一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迫在眉睫。洋县佛教音乐现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