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4日
再见魏塔
再见魏塔
  魏塔不是塔,是个村子,在延安的安塞县。2019年3月,时近春分,我初次见到了这个陕北黄土高原的小山村。
  魏塔到处是黄土:路是土的,狗是土的,鸡是土的,驴是土的……人身上也沾着土。走在村中,不时有狗从身边跑过。远处,几头毛驴在空地里撒欢。鸡是散养的,三五成群悠闲地转着、在土里刨着。突然间,一声公鸡的长鸣,引起了全村公鸡的附和,叫声此起彼伏;狗也跟着狂吠起来;驴也叫了,声音高亢;附近的野鸡也不忘呼应几声,强调着自己的存在……魏塔成了动物的世界,充满野性。魏塔的民居是散乱的,村民根据地势,就地取石建窑洞居住,有三五家挤在一起,有的独立一处,石碾盘、石磨散落其间。驴圈和人的住处是挨在一起的,鸡窝就在院子,厕所离得很远。村子多树,野生为多,大树的种子落在地上长成小树,小树又长成大树,杂乱无章。魏塔村的面貌几十年不曾变化,仍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状态。
  魏塔相貌原始,民风淳朴,在十几年前就吸引了大批的摄影家、画家前来采风、写生。村民老蒋是魏塔最早接触外来艺术家的人。他把自家院子加以扩大改造,办成写生基地,为前来采风、写生的画家,艺术院校师生提供食宿方便。
  老蒋全名蒋明放,五十多岁,待人真诚、热情。上学不多的老蒋从小经历苦难,磨练出超乎常人的耐受力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老蒋憨厚但有经济头脑,早年曾做药材生意,走乡串户上门收草药,足迹踏遍了延安大地。老蒋说,他做生意靠的是诚信,别人因为太精,客商不愿合作,只找他。他赚过钱也赔过钱,赔钱是因为有人骗他,但是他不骗人。老蒋人憨厚,画家都喜欢,他也爱画家,认为画家人最好,画家随和、没架子不嫌弃农民。长时间受画家的影响,老蒋逐渐有了艺术气质,也开始画画。最开始用铅笔画速写、素描,见啥画啥,后来画油画。老蒋的画风朴拙,表达的是对这片土地的真情实感。画一多就有了好作品,有的被人买走收藏。雕刻石狮子是老蒋近两年的新爱好。刻狮子没人教便自己琢磨,没工具,自己烧火,把螺纹钢打成錾子。老蒋的狮子天真自然、憨态可掬,往往根据材料因势造型,不拘一格。有人夸老蒋狮子刻得好时,老蒋会说:“没学过,我胡整哩!”外面来的人都说老蒋是艺术家,村里人说老蒋不务正业!
  小白是老蒋养的一只毛色发白的狗,极通人性,见了画家尤其开心,经常护送画家外出写生。老蒋说:“小白今年十二岁,已经很老了,相当于人九十岁左右的年龄,说不准哪天就要走了!”小白和画家关系最好,应该是熟悉了画家身上的味道,估计从形象上也能判断出谁是画家。老蒋说,小白是闻着颜料长大的,也许小白前世就是个画家。
  老蒋画家朋友很多,遍布天南海北,皆因魏塔结缘。朋友来了,尽管随意即可。基地无院墙、无大门,房间门也不上锁,他怕朋友来了不方便。实际上老蒋并不会和人处关系,也没套路。老蒋的为人之道就是真诚、自然,别人是学不来的。
  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是老蒋的老朋友,他从画家的视角很早发现了魏塔的价值。范华因魏塔原生态的风貌和淳朴的民风而感动,看着村民由于在村里一年收入微薄而外出打工,心情沉重,便产生了开发改造魏塔的想法。范华试图以保留村子当前面貌为前提,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来给村民增加经济收入,改变村民生活面貌,让他们不再为生计四处奔波,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居乐业。
  2012年4月,范华组织画院十多位画家,以采风写生为契机,前往魏塔详细考察现有资源和实际情况。范华联系到了延安市的领导、安塞县长、楼坪乡长等相关人员,在老蒋院子共商如何保护古村,发展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大计。会上,范华从陕西国画院写生基地为基础的角度,谈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市、县领导都表示会大力支持,乡长介绍了具体的方案。当天会议气氛热烈,效果显著,似乎魏塔的美好前景就在眼前。老蒋也对生活更加充满了希望!
  时间不长,乡长换人了。新乡长没有老乡长的文化素养高,以前的方案完全否定了。新乡长对老蒋说:“你跟着那些画家学坏了,和他们穿一条裤子!保护什么烂村子!”老蒋说:“你说我坏都行,画家没有坏人,都很善良,是好人!”新乡长用改造乡村的项目资金把村口整修了一番,强行给路边一些“破旧”房子喷了涂料。村中有一大石盘,范华在上面题有“陕西国画院魏塔写生基地”字样,乡长看着碍眼,叫人推倒并抹上水泥。老蒋对乡长说:“你把这弄成这个样子,我怎么向范老师交代?”在老蒋的劝说下,石盘又立了起来。
  小廖是在魏塔写生时间最长的画家。小廖叫廖哲琳,新文艺青年,家在台湾台中市,是一温文尔雅的年轻女子。她本科在台湾大学学习哲学专业,后去美国研究西方近代哲学,获硕士学位。留学回台后小廖找到一份任教的工作,待遇颇丰,然而小廖心中有个画家梦!一次偶然机会,她看到了长安画派创始人石鲁的画册,对陕北有了初步的了解,觉得这块神奇的土地正是她实现人生梦想的地方,于是她辞掉工作,整点行装只身来到西安。小廖在画家王潇的建议下前往安塞找到了魏塔,在老蒋家一住就是四年之久。淳朴厚道的魏塔人接纳了这个远道而来的姑娘,他们给小廖免费当模特,村里的男女老幼都画遍了。小廖画人也画动物、画风景。几年过去了,她的画从稚嫩走向了成熟:画风质朴、纯净,生活气息浓郁。小廖多次举办画展,反响强烈。
  五一长假我稍作准备,前往魏塔写生。再见魏塔,时值立夏,村子一片绿色。老蒋、蒋嫂早已在基地院子等候,小白也在。狮子多了,有新刻的。五月三日,小廖来了,她这次有写生半月时间的计划。清晨,我在鸡鸣、鸟叫声中起床,开始了一天的生活。白天画画、吃饭、聊天。深夜,魏塔的天空,银河犹如一条白色的纱带,群星闪烁,清晰可辨。躺在床上,窗外风吹着树叶,哗哗作响,远处传来几声狗叫……三天的写生时间,转瞬即逝。看着面前的画稿,和先前相比似乎有了些许变化——只是时间太短了!还需计划再来。小廖说,她一到魏塔就有了状态!我也有同感。这是一个远离诱惑和纷扰的地方,很静。
  年复一年,一批又一批的画家来了,走了……时光在流逝,魏塔也在发生着变化,有风景、有人、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