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31日
一孔之见【孔明专栏(54)】
最棒的
最棒的
  一些家长常这样夸孩子:“你是最棒的!”孩子听了这话,或许是喜悦的,也或许未必,道理明摆着:若是明白娃,懂事理,那对自己必有个清醒的认识,自己是否最棒自己最清楚,父母的话全当“鼓励”了;若是糊涂娃,自我感觉良好,悦耳话全笑纳,逆耳话全排斥,被夸为“最棒的”,就以“最棒”自认了——那好吧,那就“最棒”吧!
  “你是最棒的!”多半家长脱口而出,也可能未过脑子,或可能借以彰显自己的开通与开明,甚至以为这样夸孩子符合教育心理学,殊不知鹦鹉学舌,多半只学到皮毛,至于“其然”与“其所以然”,却可能一知半解。此话不是不能说,而是有前提,有条件,有针对性,不是谁都能说的,也不是对谁都能说的。不合时宜、时机,违背常理、常识,即使动机无可厚非,却可能事与愿违。说此话的,尤其不应该是父母,哪怕孩子真是“最棒的”。
  究竟谁是最棒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在甲班是最棒的,在乙班则未必;在甲校是最棒的,在乙校则未必;在中学是最棒的,在大学则未必;在校园里是最棒的,在社会上则未必。以此类推。上初中时,我曾经以为自己是“最棒的”,结果县上统考不及格,统考后第一次交数学作业,又做错了一道题,班主任王向春老师阅改后加批:“山外还有山,天外还有天。知识无止境,只要肯登攀。”此批如醍醐灌顶,让我大梦初醒。老师的话等于告诉我:一、你不是最棒的,必须心里有数;二、只要努力,就会进步。明白自己不是“最棒的”,还骄傲啥呢?明白自己有进步潜力和上升空间,不努力,还等啥呢?
  “你是最棒的”,固然出自护犊之心,也可能给足了孩子的面子,但对孩子成长、成才是否真有利呢?扪心自问,答案就在各人的心里。拿着明白装糊涂,那叫自摸;揣着糊涂当明白,那叫自慰。一、作为父母,说自己孩子是“最棒的”,算数,也不算数;二、在每个父母的心里、眼里、嘴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棒的”;三、说此话的父母未必都有底气,也可能是自己给自己打气;四、把没有底气的话说给孩子,可能负信息超过正信息;五、顾名思义,“最棒的”就是拔尖的、顶级的、出类拔萃的、独一无二的、名列榜首的,一个班、一个年级,几个父母敢说此话呢?有底气说的,也未必会说,此中奥妙,各人揣度吧。
  事实上,真正“最棒的”,是用不着父母夸的,就好比一山巍峨,夸也巍峨,不夸也巍峨;一花美艳,夸也美艳,不夸也美艳。本来就是个鸡,夸到天上去,能指望成凤凰吗?本来就是草,夸成一朵花,能指望怒放吗?对自己的孩子,不了如指掌,也该了解个八九不离十,客观评价比夸大其词对孩子更有意义。孩子进步了,及时鼓掌——鼓掌就是鼓舞;孩子退步了,帮助孩子找出差距——差距就是进步的阶梯。不进则退,孩子一直在向前、向上,哪怕不是“最棒的”,却是最值得骄傲的。父母尽心了,孩子尽力了,还说啥呢?也可以说孩子是“最棒的”!
  或谓我抬杠,或谓我以偏概全,或谓我危言耸听,我都予以理解,也都不予反驳。“可怜天下父母心”,是真的。为人父母,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情人眼里出西施”,父母眼里出掌上明珠,都算人之常情,理解万岁。但话说回来,给额头上抹些清凉油,清醒些,说话会慎重些。有苗不愁长,雨露滋润禾苗壮;拔苗助长,即使长高,能指望“最棒”吗?
  世界上,有无最棒的?有,当然有!但古往今来,有名有姓的,都不是自封的;唯因最棒,所以举世公认,万众瞩目。爱因斯坦的父母没说“你是最棒的”,可爱因斯坦就是最棒的!无须父母封赠,最棒的,迟早会显山露水,或横空出世。到那时候,谁又能说人家父母不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