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29日
文化馆的今与昔
文化馆的今与昔
  陕西乾县文化馆地处乾县东大街繁华地段,对门就是我的母校——乾县师范学校的旧址。那是一所始建于1941年,曾经是咸阳市规模最大,陕西省首批通过国家办学条件标准化验收的重点师范学校。
  不过在我上学的时候,对于文化馆印象最深的还是二楼开的那家镭射厅,虽然口袋里的钱不支持我进去看一眼,但是那震耳欲聋、充满诱惑的声音还是有意无意穿过我的耳膜,扰动了懵懂少年一颗原本清纯的心。有人编了“污水门前溢,垃圾堆满地,录像厅儿童不宜,麻将场里喊幺鸡”的顺口溜来形容当时的乾县文化馆。所以,在很长时间,对文化馆我是持一种不屑一顾态度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文化馆内的门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书法、剪纸、摄影、文学等文化艺术活动室,面向群众免费开放。不仅如此,在文化馆几乎所有能利用的地方都被精心布置上了充满文化元素的展板、书法绘画作品和花草,这样的展板据说有200多块,整个文化馆看起来温馨了很多,高雅了很多。
  文化馆的环境变了,喜爱群文活动的群众们来了,沉寂多年的文化馆热闹起来了。但是,他们还是不满足,“下乡去,让群文活动走进老百姓,服务于老百姓”成为他们的另一个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又在思考着另一个问题“如何撬动社会力量,让更多的人成为文化种子的传播者”,以便实现由“‘送文化’向‘种文化’的转变”。按照这样的思路,他们通过聘请荣誉馆员、监督员、辅导员等形式,在各个乡镇、社区协助文化馆组织开展群文活动,形成“一人一小片,小片连大片”的集群效应。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文化馆一班人马的共同努力,乾县文化馆成为全市第一个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文化馆;全省第一个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文化馆;全省唯一连续4届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馆长齐旭峰也被誉为“中国文化馆人的楷模,先进文化的排头兵”。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肯定会多去文化馆走动走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让自己的路子更广,让自己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