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08日
眉县战国青铜扁壶时隔十年“回家”
眉县战国青铜扁壶时隔十年“回家”
  2010年,考古工作者提取壶内液体
  2019年铜扁壶移交仪式
  2019年5月7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修复的眉县出土青铜器移交仪式在眉县博物馆举行。此次移交的4件文物分别是:2009年眉县教坊村出土的一个铜扁壶和眉县马家村出土的两县教坊村出土的战国青铜扁壶,因盛有神秘液体被检测出含乙醇成分,曾引起考古界和酒业酿造界的高度关注。这四件文物移交后将用于眉县博物馆陈列展示。 

   村民垫房基挖出了三件宝贝
  提起宝鸡,都知道它是中国“青铜器之乡”。这片西周文化的发祥地,曾出土了数万件青铜器,数量之巨绝无仅有。而隶属于宝鸡市的眉县也因历史底蕴深厚,多次出土西周青铜器、战国编钟等国宝重器。
  由于埋藏丰富,宝鸡青铜器的出土充满着戏剧性,眉县教坊村的战国扁壶也不例外。2009年9月30日,教坊村一村民在挖土垫房基时,挖出了这件扁状青铜壶,壶身直径31厘米,通高35厘米,厚9厘米,表面有精美羽状纹饰,出土时壶盖已经锈蚀完全封闭。据文物专家初步推测,这应该是一件埋藏在地下2200多年的秦代器物。一同发现的还有一件泥质灰陶罐和一件熏炉,熏炉上部为镂空鸡笼状,侧面有一片状鋬手。
  这三件文物虽然比较常见,但是由于发现的青铜扁壶内摇晃有液体声音,埋在地下2200多年,且壶身保存完好,没有大面积锈蚀,所以考古工作者推测这里面的液体可能是酒。 

  两次检测确定壶中神秘液体为“酒”
  为了揭开壶内液体之谜,2010年3月,陕西省文物局专家对壶中液体进行了提取,并送到中国社科院成都分院做检测。“当时,成都分院的研究员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液体进行微量分析和检测,结果发现液体内含有乙醇,但是年代久远,乙醇的含量已经非常低了,为了严谨,专家给出的结论是:不确定是酒。当年的3月底,我们又将扁壶内液体送往北京中国食品研究院检测,一直到10月8日,食品研究院给出的结果是:眉县战国扁壶液体样品中酒精度含量为1.85mg∕L。这样一来,就可以确定这个战国青铜扁壶里面装的确实是酒了。”参与青铜扁壶出土及壶内液体检测的眉县博物馆副研究员刘怀军回忆说。
  至此,神秘液体之谜终于解开,比2003年西安北郊高级贵族墓中出土的“西汉美酒”还要早2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