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29日
友谊之桥刚架起,他却永远地走了
友谊之桥刚架起,他却永远地走了
  本文作者同陈忠实先生签订《白墙无字》出版合同  摄影  李娜
  2013年4月16日,陈忠实先生在他的作品集《白墙无字》后记中的最后一句话这样写道:“但愿这本拙作《白墙无字》,能成为我和张军孝的友谊之桥。”当时,我读了忠实先生后记中这段话,很感动,不断地暗暗告诉自己,要倍加珍惜与忠实先生的友谊,一定不能辜负他。
  可万万没有料到,三年后的2016年4月29日,忠实先生被病魔无情地夺去了生命,永远地离开了他一生心爱的文学,离开了一直喜爱他的人们。友谊之桥刚刚架起,他,迫不得已而且无奈地走了。留下的不仅是他的《白鹿原》和道德文章及其丰功伟绩,还有千千万万人无尽的感念和赞叹。
  同忠实先生最早的交往始于1996年。当时,自己写了一本《杨钟健的人生道路》的小册子,1996年5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记得那一年的七八月份,天气很热,杨钟健的堂弟杨钟仁先生来陕西师大,看望他的堂姐、杨钟健的妹妹杨芝芬先生,我正好给杨芝芬先生送书,不期而遇。谈话间,钟仁先生希望多给他几本《杨钟健的人生道路》,其中提到他要送给陈忠实先生一册,我欣然答应。
  事后大约半个月的一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问我是张军孝吗,我答就是,对方说他是陈忠实,杨钟仁送他一本我的《杨钟健的人生道路》,正在读呢,打个电话,表示感谢!我当时十分激动,也有些受宠若惊,在电话里对陈忠实先生说,你是大作家,我的小册子劳你浪费时间来读,十分荣幸,还请多多批评指正。就这样,我第一次与忠实先生在电话里相识了。
  正如先生在《白墙无字》后记中所写:“说来我和张军孝结识多年,不仅谈不上过从甚密,倒是疏于谋面”,就说的是这一次电话中相识的事。
  在陕西师大出版社工作期间,我参加了省上不少的有关会议,曾与忠实先生有过多次见面,也有交流与寒暄,只是由于大学出版社对文艺类图书出书范围的限制,无法向先生约稿。所幸的是,到了西安出版社任职以后,与忠实先生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多,相互交流也更加频繁和深入。
  后来,我们策划了一套立足西安,面向全国的开放式的作家文库系列丛书,先后出版了熊召政、叶广岑、王蓬、莫伸、方英文、吴克敬、穆涛、匡燮、杜爱民、孙见喜、陈若星、陈长吟等10多位省内外作家的或长篇小说,或中短篇小说选,或散文随笔选等几十本,不仅形成了规模,而且在国内颇具影响。
  当时,我一直有一个愿望,期盼能为忠实先生出一本作品集,以了却自己退休前的遗憾。可是,又担心忠实先生的稿子约不到。故于2012年10月30日这一天,利用王蓬由汉中来西安出差的机会,请忠实先生与王蓬、莫伸等作家一起聚会,向忠实先生表达约稿的心事。
  未曾想到,先生被我的真诚所打动,慨然允诺,相信王蓬和莫伸从中也起了助推的作用,这使得我的确有些喜出望外,而且在比较长的时间里处在异常兴奋之中。
  2013年春节过后,与忠实先生有过两次见面,每次见面不等我张口,先生就对我说,军孝你放心,我答应你的事一定做到,只是我不会电脑打字,全靠原始的手工方式整理稿子,会慢些,再容我一段时间。
  我说不急,首先你要保重身体,不要太累,什么时候交稿都行。2013年5月3日,忠实先生打来电话,通知让去取稿子。我得知消息后,放下手头的工作,即刻带上出版合同,以如饥似渴的喜悦心情,赶到二府庄先生的工作室。
  一进门,忠实先生吃惊地说,这么一部稿子竟劳顿你亲自来。我说听到你已选编好书稿,内心高兴嘛,不来心里不安啊!当时,能看得出来,先生神情格外轻松愉快,这可能是稿子编完了,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吧。
  接着,他就开始叙说书稿选编的经过,并就书名征询意见,同时当即签了出版合同。与先生话别时,他还补充一句,我要写一篇后记,改些日子交稿,我说一切听从您的吩咐。随后,我们很快使先生的作品集进入了出版流程。《白墙无字》于2013年10月出版面世时,我已在3个月前退休了,据知,到目前为止已印过3次。现在看来,此作品集已成为忠实先生生前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最后一部精品佳作,也将成为出版人非常珍贵的历史记忆。
  2014年,曾经与忠实先生有过多次聚会,几乎每次都有文学界的薛保勤、莫伸、方英文、朱文杰、商子秦、陈若星、张艳茜、张金菊等作家出席作陪,而我作为一名已经退休的出版人常常混迹其中,还是得益于先生的抬爱。
  记得有一次,先生在大雁塔南广场一个名叫陕北窑洞的饭馆请文学界的朋友吃饭,他让莫伸通知我参加,说先生所言想念大家了,聚会见见,聊聊天。席间,他告诉大家,今天我请大家来,叙叙旧,不准任何人替我买单,而且还向服务员叮咛再三。
  先生是名人,但从不以名人自居,摆名人的架子,是大家,却不以大家之势,用居高临下的口吻与朋友交谈。几十年如一日,在他身上始终体现出一个平民百姓的本色,按先生自己的话说,我就是西安灞桥塬上一位热爱文学的农民。多么的本真,多么的接地气,也多么让人有了一份坚定而无限的崇敬!
  到了2015年,得知忠实先生被查出是癌症的消息,后来又获悉已做过手术。但一直期望去医院看看先生,甚至期望先生病体痊愈后,约一些朋友请先生多吃几顿饭,聊表对先生的爱戴和敬重之意。
  有一次,见到陈若星,还向她提及我的想法,若星告诉我,先生术后在化疗,很痛苦,不要打扰他,待他病好了,我们再与他聚会吧。我采纳了若星的意见。因为,在我看来《白墙无字》的友谊之桥已经架起,我得竭心尽力,用实际行动去维护才是。
  哪曾想到,忠实先生病情的发展,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完全走向了大家预想的反面,而且这么快地让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致使他对生活和文学的眷恋与人们对他的眷恋一同化为绵绵情谊,让中国文学界和陕西文学界失去一位巨星而为之哀叹、齐声哀悼!
  一生忠诚于文学,成就斐声海内外,一辈子实在待人,品德高尚甲天下。忠实先生走了,相信《白墙无字》架起的友谊之桥,仍然会保持我与先生的友谊以及心灵对话的畅通。
  《白墙无字》的友谊之桥与忠实先生的许多杰作和崇高品德,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生生不息,并传之于子孙万代!